近日,首列使用全程統一運單,真正實現“一單到底”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港——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始發,一路向西奔向德國曼海姆。這標志著長安號進一步優化組織模式,提高了運輸實效,降低了物流成本,為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陜西樣本。據悉,2019年1月至10月,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開行超過1700列,重載率100%,常態化開行了西安至中亞、歐洲的10條干線,覆蓋絲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滿意度位居全國57個班列開行城市第一。已經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標志性符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使者和“陜西名片”。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甘肅省迎來了鐵路建設的重要發展機遇期,為全省加快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向西為主、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注入強大動力。目前,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5035公里,在全國排名第12位,高鐵里程1215公里,在全國排名第13位。特別是今年鐵路建設實現了“三開一通”,即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中川機場至武威段項目控制性工程、酒泉至額濟納鐵路酒泉至東風段開工,蘭州至合作鐵路黃家嶺隧道開工加快建設;敦煌鐵路提速改造工程開通運營。這對加快補齊全省鐵路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路網運能、促進沿線地區脫貧及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寧夏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關鍵,聚焦供水保障、水質安全、用水便捷等重點,截至目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已全部解決。寧夏今年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將9000萬元國家投資全部安排到貧困地區,對居住分散偏遠的貧困戶,通過延伸管網、單戶配套凈水設施等措施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截至目前,寧夏全區投入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資金3.6億元,建設22項重點工程,鞏固提高4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水平,貧困地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在此基礎上,寧夏將進一步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責任,推廣應用“互聯網+農村供水”管理模式,建立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機制,確保貧困地區群眾持續喝上“放心水”。

目前,青海省在牧草生產的耕、種、收等環節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及推廣模式走在了全國前列。近年來,全省圍繞“糧改飼”行動大力推進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探索不同區域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機械化程度持續上升。特別是2016年以來,全省連續舉辦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現場實訓活動和農機生產田間日活動,推廣示范牧草機械化生產從耕整地到牧草收獲、攤曬、摟集、打捆、裹包等全程機械化技術和裝備,實現了牧草生產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2018年,全省新購置牧草收獲機械、牧草加工機械設備183臺(套),補貼資金674.34萬元,拉動農牧民、農牧業生產合作組織投入1436.34萬元。

為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新疆對貧困人口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加補充醫療保險“三重”醫療精準保障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解決貧困患者“看病貴”問題,增強各族群眾就醫獲得感,新疆在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三重保障”基礎上,保障水平也逐年提高,其中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住院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升為70.56%,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到60%。同時,新疆今年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4.83億元,其中撥付南疆四地州20.59億元,占83%。此外,財政投資3億元為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的162.75萬深度貧困人口投保補充醫療保險,確?!叭乇U稀奔臃鲐毴丝谘a充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疊加報銷后達到95%。

兒童之家作為補缺性兒童服務機構,既是依托社區(村)建立的服務兒童及其家庭的重要陣地,也是以保護兒童權利為宗旨的基層支持體系。以此為依托,可以為兒童提供游戲設施和場地,組織課后服務、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導等培訓。截至目前,重慶市共建成兒童之家10503個,村(社區)覆蓋率達到94%,在村(社區)打造了一個安全的活動陣地,暢通服務兒童的“最后一公里”。在廣覆蓋的基礎上,重慶市還建成了37個試點兒童之家,為城市社區、邊遠鄉村、公租房小區等不同類型兒童之家建設提供了樣板。截至今年上半年,試點兒童之家累計開展主題活動約1200場次,服務兒童及家長4萬多名。到2020年,重慶市將建成100所市級示范兒童之家。

目前四川正鼓勵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等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力爭到2022年,實現全省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加入農民合作社,培育省級家庭農場5000戶以上。日前四川已正式出臺《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將著力建設十大優勢特色產業,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和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三大先導性支撐產業。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裝備是農業騰飛的“翅膀”,烘干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先一公里”,發展這三大產業將補齊四川現代農業的短板。

上海、廣州、杭州、寧波、蘇州、青島、大連7個東部對口幫扶城市2016年以來在貴州已實施3563個幫扶項目,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72.8億元,助力貴州脫貧攻堅、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事業發展。2016年以來,圍繞“強基礎、扶產業、促旅游、支教育、助醫療、育人才、接勞務”七大重點,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不斷深化,有力促進了當地貧困地區脫貧步伐。為助力“黔貨出山”,今年以來,貴州通過在對口幫扶城市建立綠色農產品展銷中心、開展農產品推介會和建立農產品供應基地等,銷往東部省市農產品達14萬噸,實現銷售額32.42億元。同時,貴州今年吸引東部來黔投資企業314家,實際投資額達178億元,帶動近10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

云南省自2010年成為中國第二批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地區以來,跨境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截至今年9月末,跨境人民幣累計結算5021億元。據介紹,啟動試點以來,云南省跨境人民幣結算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自2014年起成為并保持云南省對東盟的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周邊國家和地區是云南省跨境人民幣主要結算對象。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已形成以云南為樞紐,輻射東南亞、南亞的結算網絡,有效促進了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發展。截至9月末,云南省與境外92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了跨境人民幣業務,其中“一帶一路”國家36個,境外銀行在云南省內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85戶,開立非居民人民幣賬戶1760戶。

經過6個多月的連續奮戰,近日,西藏自治區490個精準扶貧自動氣象站全部建成并成功運行,連同之前建好的195個鄉鎮自動氣象站,提前實現全區685個貧困鄉鎮自動氣象站全覆蓋。此舉將從根本上改變全區地面氣象觀測站點稀缺的現狀,為提升貧困地區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綜合防災減災、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西藏目前各類氣象監測站點總數達875個,其中各類地面自動氣象站756個,地面氣象監測站覆蓋率從2004年的平均每萬平方公里0.3個提升到6.2個,氣象綜合監測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提升了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據介紹,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中央和自治區累計投入補貼資金124.7億元,扶持全區農牧民和各類農牧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購置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47.4萬臺、配套機具83.2萬套,促進農牧業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全區小麥、水稻的耕、播、收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8%以上,農牧業機械化領域逐步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由種植業向加工業延伸、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延伸。據了解,內蒙古規劃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超過4000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畜牧業機械化率達38%左右,主要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近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高鐵無軌站投入運營,標志著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鄉鎮一舉融入快捷高鐵網絡。近年來,鐵路部門與廣西地方政府強化協作助力脫貧攻堅,鐵路服務由市縣向鄉鎮、鄉村延伸,有效打通了鐵路在運輸扶貧中的“毛細血管”,讓更多偏遠貧困地區群眾搭上致富列車。截至目前,廣西已建成高鐵無軌站15個,開行班車23.6萬趟,累計運送旅客215.8萬人。依托高鐵無軌站,各地不斷拓展物流服務等功能,深度開發當地食材、茶葉等優勢產業,推出高鐵“伴手禮”,助力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及其他物資快速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