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向永 武強
一間土坯房、一根銀針和一把草藥治百病。這是商州老百姓兒時對鄉村衛生室的記憶。現如今,昔日破舊的土坯房衛生室經過標準化建設后,搖身一變,也成為了美麗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現在的村衛生室布局規范,分別設有獨立的診斷室、藥房、公共衛生室、治療室,配齊了常用的醫務設備、辦公電腦和合格的鄉村醫生,鄉村醫生的工作職責、村衛生室工作制度等全面上墻,衛生室管理和工作制度也更加規范。
“過去治個感冒要到30多公里外的鄉鎮衛生院,現在離家幾十米的村衛生室就能把小病看好。村醫還經常上門給大家健康檢查,講解健康知識,服務貼心,我們歡迎。”在商州區楊斜鎮西聯村衛生室,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某高興地說。
商州區地處陜西省東南部的秦嶺南坡,屬典型的“老、山、邊、窮”地區,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納入國家秦巴山片區的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范圍。在精準識貧中,該區發現因病致貧是群眾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健康扶貧工作組,把健康扶貧工作尤其是打通村級衛生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作為該區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按照“健全網絡、提高標準、完善功能、便民利民”的總體思路,織密織牢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全面消除行政村衛生室“空白點”,提升村級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構建便民化的“就醫圈”,從而實現村民“小病不出村,健康進家門”。
商州區強化綜合研判,全面實施分類分批建設,切實加大村衛生室的提質改造力度,對民建公助、村醫自建等未達到標準化要求的,由政府統一選址規劃,整合建設資金7000多萬元,按照單獨施工、統一設計、四室分設、風格固定、形成特色的標準對全區村衛生室進行了改造提升,使全區242個村的衛生室均達到標準化。

商州區副區長羅繼民檢查衛生室建設情況

區衛健局郭肖勇局長指導衛生室建設

建好后的衛生室
鄉村醫生引進難、留住難是村級衛生健康隊伍建設的最大難題。為有效破除這一瓶頸,商州區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內涵建設兩手抓,籌資270余萬元,為衛生室統一購置配備診查床、藥品等設施設備4000余臺。同時,為避免鄉村醫生因年齡、外出等因素引起村醫斷檔、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商州區采用現有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和定向培養醫學類基層工作人員相結合的方式,強化鄉村醫生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儲備村醫后備人才,配套建設村醫值班室、廚房等,穩定服務陣地,保障全區村醫隊伍的長期穩定發展。

建設中的衛生室
隨著村衛生室環境的改善、綜合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村醫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2019年上半年,基層就診率達到91.2%,總體醫療費用較同期明顯降低,群眾醫療負擔有效減輕,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打通了健康扶貧“最后一公里”,有效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為商州區加快脫貧攻堅和經濟建設步伐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