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忽視工會工作,就談不上依靠工人階級。
——1950.12.21,鄧小平《在西南局城市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提綱》
工會工作的好壞怎么樣,影響著工人當家作主的權利行使得怎么樣。
——1978.10.11,鄧小平在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群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群團工作是黨通過群團組織開展的群眾工作,是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奮斗的重要工作。這是我們黨的一大創舉,也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2015.7.6)
工會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2015.4.28)
必須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政治高度,抓好黨的群團工作,必須把群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2015.7.6)
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2015.4.28,2015.7.6)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18.8.28)
第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國工會的性質和特點,是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重要保證。要始終堅持這條道路,不斷拓展這條道路,努力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廣。(2013.4.28)
做好黨的群團工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全面把握“六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統一”的基本特征。“六個堅持”,就是堅持黨對群團工作的統一領導,堅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服務群眾的工作生命線,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堅持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三統一”,就是各群團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所聯系的群眾、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相統一。(2015.7.6)
第三,明確新時代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2.11.29)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013.3.23)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 (2013.3.17)
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2013.10.23)
工會要牢牢抓住這個主題,把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穩中求進作為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把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中心任務,把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切實維護職工群眾權益,不斷煥發工會組織的生機活力。(2013.10.23)
第四,堅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017.10.18)
工會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關鍵看有沒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工會要永遠保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這一優良傳統。(2013.10.23)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黨的群團工作的根本保證,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也是黨的群團工作的優良傳統。(2015.7.6)
一些群團組織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等靠要”心理嚴重,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夠。在這個問題上,要強調兩點。一是黨組織要鼓勵和引導群團組織充分發揮作用,不要覺得群團組織太活躍會給自己惹麻煩,四平八穩最好。二是群團組織要積極作為、敢于作為,如果只喊口號而不做有聲有色的工作,沒有通過自身努力把黨的意志和主張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那也不能說是堅持了黨的領導,因為你沒有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2015.7.6)
第五,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與服務職工群眾的統一
——強調“兩個服務”的結合
群團組織做服務工作具有兩重性,既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要服務群眾,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也不能畸輕畸重。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黨的群團工作的主線,服務群眾是群團組織的職責。群團組織既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轉”,又要聚焦服務群眾搞好“自轉”,做到“頂天立地”。(2015.7.6)
——把竭誠服務職工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2013.10.23)
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廣大普通職工身上,著力強化服務意識、提高維權能力,改進工作作風,破除衙門作風,堅決克服機關化、脫離職工群眾現象,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2015.4.28)
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廣大勞動群眾心坎上,不斷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2015.4.28)
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難群眾身上,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成為群眾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2015.7.6)
——創新服務方法
群眾需要的幫助和服務涉及方方面面,群團組織服務群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群眾所急、黨政所需、自己所能的領域找準著力點,揚長避短、形成特色、發揮優勢。(2015.7.6)
善于創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2013.4.28)
要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2015.4.28)
——強調提升服務能力與服務實效
群團組織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挖掘服務資源,開展各種為民造福活動。(2015.7.6)
要防止出現活動一個接一個,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群眾不沾邊、不搭界的現象。(2015.7.6)
建立服務群眾滿意度評價制度,服務做得怎么樣要讓群眾說了算,并且要根據群眾意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2015.7.6)
扎扎實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2015.4.28)
第六,發揮工會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工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
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和不斷發展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民主權利。……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促進人民依法、有序、廣泛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2015.4.28)
黨政干部、企業負責人不得擠占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名額。(2015.6.22)
——工會與政治協商制度建設
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2013.11.15)
提高一線工人、專業技術人員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比例。(2017.2.6)
——工會與基層民主建設
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實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要不斷營造環境、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創新方式……為廣大職工參與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打開更廣闊的通道。(201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