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白玉和 劉漢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轉化,首先意味著人民需要的內涵大大擴展,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還從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其次意味著人民需要的層次大大提升,人民不斷追求質量更高的生活,如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需要的擴展,包含了職工群眾需求的擴展,對于工會集體協商工作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就需要我們要根據主要矛盾的轉化,拓展新視野、創新新思路、謀求新實效。根據紅河州近年來快速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紅河州工會開展集體協商狀況,對于如何拓展工會集體協商范圍,作以下的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維護職工隊伍穩定面臨較大壓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體協商機制在協調勞動關系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對集體協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應對新情況,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明確,開展工會集體協商是協調勞動關系的核心,是構建勞動關系的基石,也是依法履行工會職責的具體體現。二是要以深化工會集體協商為著力點,通過更多的對話、更好的協商、更優的服務,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著力構建勞資雙方同舟共濟、互利互贏的新格局。
二、根據主要矛盾的轉化,要進一步拓展工會集體協商的范圍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工會集體協商范圍不斷拓展,合同文本進一步細化,工會權益保障工作逐漸從“福利型”“活動型”向“制度保障型”“協商共識型”轉變。協商范圍已不僅局限于談工資、談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職工福利費、教育經費使用,職工勞動保護標準,高技能人才待遇,職工帶薪休假等內容都成為協商的重要內容。子女暑期托管、食堂餐補標準等關系職工最直接、最切實利益的合同條款寫入集體合同。
(一)加強所有制性質不同企業的指導。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突出理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提高職工工資在企業分配中的比重;對面廣量大的非公企業,著重就職工的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社保福利等開展專門協商。
(二)加強對工資分配方式不同企業的指導。對實行計件工資制的企業,通過協商合理確定工人的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對實行崗位工資制的企業,把確定和調整崗位工資標準作為協商重點。
(三)加強經營狀況不同企業的指導。對生產經營正常、效益較好的企業,就提高職工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等進行協商,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對生產經營狀況一般的企業,就不降低職工工資、不減少職工福利等進行協商,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對生產經營比較困難,需裁減人員或降低勞動報酬的企業,就裁減人員方案、裁減范圍和對象、減薪幅度等進行協商,最大限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一)把集體協商與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相結合。通過創建活動,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切實維護職工權益,改善工作環境,讓勞動者體面工作。與勞動爭議調處相結合,積極暢通職工利益訴求渠道,開辟職工維權“綠色通道”,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二)推動相關部門對企業工資宏觀管理。加強對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職工工資分配和增長機制的政策提供依據,推動相關部門加強對工資的宏觀管理,通過政策的規定和約束,推進企業工資分配協商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職工工資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機制,實現企業效益、經營管理者與職工收入同步增長。
(三)建立完善職工工資收入監督聯動保障機制。一是加大勞動執法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有關現有工資政策規定。二是切實加強源頭管理,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和工資發放行為。對重點行業和企業實行工資監察制度、欠薪報告制度、公開曝光制度、信用管理制度。三是對拒絕不進行集體協商企業協調地方政府執法部門介入,下達整改意見書,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在履行工資集體協議中發生爭議或經協商解決不成的,由企業工會代表職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四是通過職代會公開職工工資分配辦法、支付方式、工資協議履行等情況,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做到廠務公開,使企業內部分配公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