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迎東 張慧卿
喀什地區纖維檢驗所承擔國家棉花“入庫監管+儀器化公證檢驗”制度的執行,組織開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補貼與質量掛鉤試點工作,配合發改委完成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重量數據核查、加工企業公示工作,以及會同農業部門完成“自治區棉花價格保險+期貨”試點工作。
2017年度完成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63.1萬噸,入庫現場檢驗3.7萬噸,紡織自用棉檢驗4.2萬噸。2018年新棉上市以來,喀什地區纖維檢驗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和喀什地委行署的指示,全力做好棉花質量工作。
自2018年9月25日開始,我單位按照自治區目標價格改革工作要求,依據《關于做好2018年度棉花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地區范圍內分區域開展棉花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截至2018年11月14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84人次,檢查企業130家。抽取棉農小樣66個,合計39.579噸,抽取籽棉大垛72個,合計13793.875噸。檢查中發現,全地區正值棉花收購、加工旺季,但各企業收購量比起上年同期大幅度減少,全地區棉花加工企業籽棉收購量約為97.2萬噸,僅為上年同期的84.6%。通過技術人員測算平均收購毛衣分為40.94%,比上年降低1%~2%。
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工作。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依據原中國纖維檢驗局安排,開展監管棉現場檢驗和儀器化公證檢驗工作。中國棉花公證檢驗巴楚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162人,安裝HVI設備22臺,全天24小時三班運行。截至2018年11月14日,共有101家(不包括農三師)棉花加工企業入庫公檢,實驗室公證檢驗229643噸,監管棉花在庫現場檢驗15681噸。
檢驗棉花質量顏色級指標:白棉一級占6%,白棉二級占63%,白棉三級占31%,白棉一級和白棉二級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16.7個百分點;長度級指標: 27毫米占7%,28毫米占49%,29毫米占35%,30毫米占5%,29毫米~30毫米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21.4個百分點;斷裂比強度指標差檔占6%,中等檔占79%,強檔占15% ,中等檔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9.7%,強檔和很強檔比例上升8.4個百分點;馬克隆值B2檔占26%,C2檔占74%。從檢驗結果看喀什地區棉花總體質量狀況比2017年度有較大提升,棉花質量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棉花“價格保險+期貨”試點工作。按照自治區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自治區棉花“價格保險+期貨”試點方案(試行)的通知》要求,喀什纖檢所承擔技術數據檢測分析工作,每月派出技術人員對葉城縣棉花收購企業的衣分進行測算。截至2018年11月14日,派出人員226人次,抽取籽棉大垛113個,合計29793.875噸,通過測算平均衣分為40.94%。
1.棉花減產情況較為普遍。目前全地區棉花加工企業籽棉收購量約為97.2萬噸,僅為上年同期的84.6%,棉農手摘棉采摘率超過80%,機采棉采摘率超過70%,80%的棉花加工企業于12月25日前結束收購,全地區棉花產量減少10%以上。
2.棉花質量指標有所提高。儀器化公證檢驗數據表明,喀什地區棉花質量指標比上年好轉,但環比全疆,質量沒有優勢。一方面棉花中間商和收購企業在收購過程中搶購棉花,收購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基本上以籽棉重量、衣分、水雜結價,所收購的棉花混等混級現象嚴重,沒有做到以質論價,加工后棉花質量沒有保障。另一方面,棉農種植的棉花品種繁雜。據了解,全地區至少種植有20個品種,有的品種只注重衣分,纖維短粗,有的品種已經退化,需要更換,而“雙29、雙30”的高品質品種又沒有得到普及,導致整體質量偏差。
3.新棉滯銷嚴重。截至2018年11月,全地區加工企業棉花銷售中,除少量用于生產絮棉的民用棉銷售較好外,比例較大的紡織用棉基本沒有銷售。滯銷嚴重從表面來看是因為政策和市場原因造成,其本質很大程度是因為棉花質量在全疆市場中沒有競爭力,“雙29、雙30”棉花比例低,不能滿足高質量用棉企業的配棉要求。
1.棉花產量下降主要因為氣候原因。2018年氣溫低,棉花種植較往年推遲15天左右,棉花生長有所推遲,但霜降又較往年提前10天,造成未成熟棉桃大幅度增加,伴隨霜降棉花停止生長,致使畝產普遍減少,后期霜黃花比例增加。其次棉花品種原因。2018年全地區部分棉農嘗試進行品種改良,推行高衣分、高質量指標或機采棉種植,部分品種不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甚至部分不是早熟品種,造成畝產降低,衣分降低。
2.新棉滯銷嚴重,除去中美貿易爭端的大環境以外,主要原因是產品沒有競爭力,棉花加工企業產品類型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根據棉花的不同用途,生產高品質、有特點的多元化產品。如絮棉企業要求馬值高、長度短、雜質少的棉花,紡織企業要求強力、長度好的棉花。企業銷售模式單一,全地區棉花銷售基本以現貨交易為主,因此要鼓勵企業逐漸掌握期貨、電子撮合等交易模式,熟悉交易規則,盡可能提高質量升水(質量好價格增加),提高整個棉花產業的附加值。
3.全地區棉花整體質量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棉花品種和種植技術問題。目前,全地區棉花采摘方式大部分為手摘棉,全地區初步統計,種植有超過20個棉花品種,棉農種植技術也相對落后。
4.建議與措施。要建立棉花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整合發改委、市場監管、稅務、消防等單位掌握的信息,對棉花企業的信譽進行評級,通過社會公示的方式,影響企業名譽或限制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的違法失信成本,倒逼企業嚴格自律,提高棉花產業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