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江蘇張峰律師事務所,江蘇 如皋 226500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隨著建筑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由于多方面原因引發的各種訴訟和糾紛也越來越多,而這些糾紛與建筑工程造價有直接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多。建筑行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其健康發展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也會對國家的長治久安產生一定影響,必須努力解決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問題,促進建筑工程的有序進行,切實維護相關企業的合法權益。基于此,在本文中重點分析了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問題,從客觀公正角度提出了完善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的建議,旨在促進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規范性。
在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影響鑒定過程的有效性以及結果的公正性,解決工程造價鑒定中的法律問題,必須從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針對性解決。為此,從以下三方面對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中的法律問題進行了淺顯分析。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這與其發展時間較短有大的關系,導致人們法律意識欠缺,引發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問題,帶來諸多糾紛和負面影響。針對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問題在我國法律條文中很少有規定和詳細的解釋,導致法律法規的可操性不強。比如,個別鑒定機構對于法律法規認識不全面,甚至盲目的追求個人最大化利益,忽視法律精神的問題,在這種思想下極易造成鑒定結果不公正[1]。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建筑行業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相應的工程造價的計算方式也不斷創新,向多元化發展。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對于建筑工程造價審價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就越來越高、越來越規范。為此,有關部門制定了人才準入機制,而這其中卻不包含司法鑒定機構,很多司法鑒定機構的工作人員仍然采取多頭管理的模式。從建設主管部門角度來看,它是工程造價鑒定機構的主要管理單位,需要履行相應的職能,但是選擇鑒定機構仍然是法院決定的。但是,從專業角度來講,法院對于工程造價了解不全面、不深入,針對一些復雜的鑒定案件,也無法做出客觀準確的鑒定,甚至出現超出職業范圍的情況,如建筑工程質量缺陷的鑒定,嚴重影響工程造價鑒定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2]。
當前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嚴重影響鑒定結果的準確性,甚至會增加司法鑒定難度。比如提出鑒定申請的當事人需要承擔舉證責任,而且一般是由當事人向鑒定機構提出申請才可以啟動司法程序。但是這一過程需要經過法院的審理,在審理同意以后才產生法律效應。所以,司法鑒定程序的啟動必須由法院、當事人與其他訴訟機構通過完善和啟動的,簡單來說,法院啟動了司法鑒定程序,而當事人對司法鑒定費用存在異議或者存在其他問題,那么也無法啟動司法鑒定程序,也就不存在法律效應[3]。另外,司法鑒定機構有很多,人員的資歷、工作能力等會存在諸多差異,這就導致訴訟雙方無法實現意見統一,可以通過法院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或者進行搖號、抽簽或隨機選擇,以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問題如何解決是當務之急,需要國家、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引起重視,深入了解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了解各種訴訟、糾紛的原因,加快完善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司法鑒定程序等。以下是針對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的完善問題提出的參考性建議。
隨著市場經濟和城市建設的深入,建筑業必然會得到空前發展,其中存在的工程造價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完善司法鑒定法規制度,根據國內建筑業發展以及存在的各類糾紛問題,盡快制度與《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法規,用法律規范相關主體的行為,既可以維護建筑市場的穩定秩序,也能保護建筑工程項目雙方的權益,使雙方合作順利進行。同時,以法律規范為依托,有助于促進建筑業的規范、健康發展,是推動城市建設的根本保障。
實現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正義雖然不是司法公正的最終目的,但是這一過程中一旦存在問題,導致程序不規范,必然會對司法鑒定的公正性產生不利影響。而程序一定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或者可以理解為程序是一種可以達到維護實體公正的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管理使各項程序更加專業化、規范化,比如可以制定科學的司法鑒定的發展路線,立足于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準入條件、制定科學的機構資質分類模式等措施,達到有效的監督指導作用,使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更加合理有效[4]。
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履行好自身的職能,依法行政,加大市場的監督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嚴格落實建筑企業相關制度,比如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等,是保證建筑市場良性競爭、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有助于減少工程造價引發的各類糾紛問題,保證建筑工程項目雙發的合法權益。同時,鑒定機構應加強職業道德素養,認真制定法律規定的程序,保證鑒定結果的客觀公正。
在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中,鑒定人員為鑒定活動的主體,是鑒定活動中的關鍵組成,這也客觀的說明鑒定人員的專業能力、法律素養等會對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為了提高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質量,必須依法要求鑒定人員具備專業素養和基本的職業道德,能夠認真遵守法律規定[5]。為此,應加強鑒定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其從法律角度,確保鑒定結果的真實、有效。尤其針對存在的“人情關系”問題,必須嚴厲打擊,避免受到外人的誘惑。同時,必須提高鑒定人員的公平公正意識,認真遵守相關法律,做好司法鑒定工作,保證各方的合法利益。
政府聯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管理力度,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并加快完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可以借助信息網絡的優勢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力量,構建起科學、行之有效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并推進信用體系的落實。同時,應該做好市場調研,制定合理的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行為信用標準,從客觀、公平的角度評價建筑企業、建筑業從業人員等的信用狀況,并做好建筑企業、業主、從業人員等的信用檔案,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建筑市場失信懲戒機制,以達到規范和約束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行為的作用,從而促進建筑市場規范的秩序,減少不必要的訴訟和糾紛問題引導的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問題,維護各方主體的權益。
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是對建筑工程造價的審價工作,也是司法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結果與建筑工程造價以及建筑工程項目能否順利實施與完工起到重要的影響。從當前我國建筑工程司法鑒定現狀來看,一些鑒定機構往往會將工程造價司法鑒定與一般工程造價審價工作聯系在一起,并沒有意識到二者之間的區別,這是嚴重缺乏法律意識的表現,也將會對以鑒代審結果的公平公正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為了保證司法公正以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到損害,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法律完善刻不容緩,必須立足于建筑業現狀對法律規定進行完善和優化。同時,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必須肩負起職責,加大普法力度,積極做好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也是國家長治久安、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