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多多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檢察院,浙江 溫州 325000
2015年6月,中央政法委下發了《關于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意見(試行)》,明確了律師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任務和要求,本文從檢察工作的實際,就檢察機關如何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申訴案件工作體系進行思考,以完善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工作依法公正處理刑事申訴案件,化解社會矛盾。
律師法律地位、權利、職責不明確。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規定,申訴可以委托律師代為進行。而根據《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的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法院、檢察院提起申訴的,不必然直接的啟動刑事再審程序,那么在這期間律師處于怎么樣的地位,法律并未予以明確,導致這一期間的律師處于“身份不明”的尷尬地位。律師接受委托后,可以行使何種權利、職責、分工也并未明確。
1.檢察機關尚未建立起如何引進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案件的機制,沒有充分的重視律師在刑事申訴中的作用。
2.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申訴案件的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刑事申訴案件,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如果純粹的讓律師義務勞動,或只有少量補貼,沒有一定的經費保障,甚至于讓他們倒貼,那將直接影響其參與的積極性或辦案的積極性。
3.優秀律師人才保障機制不健全。由于申訴案件的特殊性,需要優先選擇法律功底強,社會實踐經驗足,能夠很好從中進行斡旋,在群眾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律師參與代理和化解刑事申訴工作。但是目前檢察機關未建立起優秀律師人才庫,可供選擇的優秀律師較少,無法滿足目前申訴案件的需要。檢察機關也未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對年輕律師進行培訓,讓其參與到刑事申訴的化解和代理當中。
4.激勵機制不健全。由于律師本身工作繁忙的原因,其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的意愿不明顯、積極性不高。如若沒有適當的獎勵或激勵機制,邀請律師參與刑事申訴的難度會比較大,但是目前檢察機關尚無相應的獎勵或激勵機制。
對申訴人提起申訴的案件,在什么情況下邀請律師參與化解刑事申訴案件,申訴人符合什么條件為其提供律師代理申訴案件,對申訴人申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如何選擇律師、如何確定律師等相應的機制尚不健全,導致實踐中出現一些混亂的局面。
基于上述問題,制定配套制度,搭建科學平臺,是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的關鍵所在。
為使申訴律師的執法有依據和保障,根據高檢院及相關國家政策,筆者建議可以做如下制度設計:
1.申訴律師地位、權利義務。在申訴人提起申訴,法院尚未決定是否啟動再審程序前階段,律師參與到申訴中的地位,筆者建議可以參照,偵查階段的律師地位,為申訴人提供相應的法律幫助,但是應賦予他們如辯護律師一樣相應的閱卷權、會見權、調查取證權。對申訴案件中擬答復意見的法律及合法合理性進行評判,為申訴人提供法律咨詢意見,查閱卷宗,調查取證,與檢察機關進行溝通協調,協助檢察機關開展釋法析理工作等。
2.工作程序。①征得申訴人同意,由檢察機關主動提起律師參與;或由申訴人向檢察機關提出書面申請,由檢察機關決定是否律師參與。②決定由律師參與的,由申訴人在檢察機關聘請的候選人員中自主選擇1名律師,申訴人沒有自行選擇,由檢察機關代為確定。③控申部門負責律師參與刑事申訴的組織、協調工作,案件承辦部門負責準備該申訴案件相關材料,其他相關部門予以配合。④該申訴案件作出處理結論后,及時向參與申訴案件化解的律師反饋,并收集他們的意見建議。
1.人的保障。檢察機關邀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首先要確保有可用的律師。筆者建議,檢察機關與司法局律師協會、法律援助中心、各律師事務所建立聯動機制,由司法局律師協會、各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推薦業務扎實、品行優良,社會經驗豐富的優秀律師,經司法和檢察機關認定后,建立一個申訴律師人才庫,并由各方協商,實施律師值班制度,由值班律師輪班在檢察機關的信訪接待室值班,值班律師與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共同負責當日申訴案件的釋法說理、勸導等工作,由當日的值班律師繼續負責當日申訴人的申訴事項,實施一站式服務,檢察機關負責配合律師提供相關的材料。鑒于目前適于做刑事申訴工作的律師較少,因此,檢察機關要積極協助司法行政機關加強對年輕律師的培訓,不斷提升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刑事申訴的能力,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和效率,建設一支符合時代需求,能切實解決申訴人實際困難的律師隊伍。
2.經費保障。針對刑事申訴案件往往周期長、收益小、耗時耗力的特點,為提高律師參與的積極性,筆者認為付給申訴律師的經費應該多于刑事法援律師的經費,對于疑難復雜案件可以較一般申訴案件增加服務費用,而對于疑難復雜案件,可以根據辦案時長,區分支付費用,比如辦案時長3個月以內的一個支付標準、辦案時長3-6個月一個支付標準,以三個月為界限,依次類推,或根據律師的工作量相應的給付勞動報酬;若現場解決了申訴人問題的或只是釋法說理,可以不需要支付費用。同時律師去公檢法復印相關的材料,要免復印費。
1.參與公開審查。刑事案件當事人的知情權、參與權是對案件進展和處理的知悉并有效地參與到訴訟過程的權利。①通過公開審查,能讓當事人更好的獲知案情。申訴人對檢察機關認定的證據、事實、法律適用等方面提出異議的申訴案件,分別通過公開示證、公開論證等形式,圍繞事實、法理,爭議證據及法律適用先由檢察機關當面發表意見,再由申訴人提出自己的異議,律師聽取雙方的示證、論證后,對檢察機關答復的合法、合理性進行評議,提出意見和建議,對申訴人進行釋法說理,從中斡旋,消除當事人疑慮,增強案件審查的透明度,提升對檢察機關的信任度,從源頭上少申訴案件,并有效防止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之類矛盾的產生和激化。
2.參與釋法勸導。由申訴人自主選擇律師,由檢察機關邀請該律師全程參與申訴化解的各環節、律師通過定期接待該申訴人,面對面聽取其訴求,全面了解其內心癥結,為其提供法律咨詢和解答。對原案件處理正確,申訴人訴求不當而纏訪鬧訪的,由律師開展釋法說理和矛盾化解工作,耐心引導信訪人息訴服判。如發現仍有救濟途徑的,由律師提出合理建議,并妥善引導信訪人息訴服判,并根據信訪人的心理狀態及時調整化解方案,與檢察機關共同化解申訴矛盾。
檢察機關可以在官方網站上開通“網上申訴信訪平臺”,實施“網上受理、網下辦理、網上反饋”,當事人通過網絡可以足不出戶的反映訴求,一方面可以節約當事人的時間,給其帶來便捷,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檢察機關就地接待信訪的壓力,兼顧律師工作繁忙,可以讓律師在網上機動為當事人解疑答惑,釋法說理。目前檢察機關已經全面推行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案件全部錄入到辦案系統中,鑒于律師參與到申訴案件中,建議運用大數據,給律師一個統一的登錄賬號,對可以向律師公開的案件,可以允許律師登錄該案件辦案系統,了解案件,進行網上辦案,再在官網上對申訴人,進行網上答復、釋法說理。通過律師的參與,可以加強對案件辦理的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另外,可以加強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遠程視頻反映問題,解決問題,檢察機關實行律師遠程視頻接待,逐步實現從來人申訴到視頻接訪、網上申訴的模式的轉變,促使申訴向現代化發展,提高申訴效率。
良法善治,民之福祉。“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②檢察機關邀請律師參與化解與代理刑事申訴案件,是申訴人走法治化申訴的一個有效途徑,更有利于化解刑事申訴難題,促進社會穩定,促進我國法治進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③
[ 注 釋 ]
①程滔.被害人的權利及其救濟[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194.
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③習近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EB/OL].新華網,20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