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珍
中共昔陽縣委黨校,山西 昔陽 045300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無數名人志士都指出了誠信的重要性。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左傳》中說到:“信,國之寶也。誠信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指出,要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這其中的商務誠信主要就是指各市場主體都要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都要做到誠實守信。截至目前,我國每一個省都建立了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在這個系統里面,我們可以查詢企業的信用信息、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等。我們還可通過中國市場信用網來查詢企業的信用評價、通過全國商品可追溯管理平臺查詢相關產品信息。
市場主體是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等。自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國家市監局副局長馬正其說,這段時間內,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在改革開放初期只有49萬戶,截至到2018年11月底增長到了1.09億戶,共增長了222倍。我們固然需要對輝煌的成績加以肯定,但是在這成績背后,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問題。類似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矛盾是,信用體系的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協調、不適應。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缺少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沒有有效的手段獲取一個人的信用記錄歷史,對于失信的這部分人沒有行之有效的懲罰手段,同時又缺乏對守信人的鼓勵措施。
(二)國家對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沒有足夠的激勵政策,直接導致了信用服務市場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對應的行業規范缺失,而這些因素又導致了社會和人民對服務機構的不信任,對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造成了反作用。
(三)公眾的誠信意識比較淡薄,對誠實守信這種道德觀念不夠重視。近幾年來,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事故屢見報端,例如長生制藥公司的問題疫苗案件等。另外商業欺詐、制假售假、偷稅漏稅、虛報冒領、學術不端等現象已是見怪不怪,屢禁不止等等。社會氛圍和社會風氣急需扭轉。
(一)健全市場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可以有效打擊失信行為,保護群眾權益。在金融方面,可以及時發現和盡快降低金融風險,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對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為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和社會管理注入了一劑有力的強心劑。可以說,市場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秩序的根基。
(二)健全市場信用體系,有利于記錄社會主體信用狀況
通過健全市場信用體系,我們可以明確了解社會主體的信用優劣,并且對于有較高失信風險的社會主體可以提前采取應對措施,從而有效規避信用風險。充分調動了市場自身的力量發展市場經濟,弘揚誠信文化,從而達到扭轉社會風氣的目的。
(三)健全市場信用體系,有利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進程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社會信用體系由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三個因素組合而成,而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是企業信用。建立市場信用體系可以直接推動企業信用的發展,并且通過社會風氣的改善,側面推動個人信用的發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而達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的目的。
(一)完善市場信用體系的相關法律法規,令信用行業有法可依
完備的法律法規保障了信用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對于法律法規的制定,要嚴格以促進信用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為根本,推動跨區域、多行業的信息共享,盡最大努力保證信用服務行業的公平競爭,同時要注意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確保敏感信息不外泄。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要明確可公開的信息和企業、個人信用信息這類隱私、機密信息的區別,從法律層面確保可公開的信息人人共享,隱私機密的信息不可泄漏,真正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評級標準
參考國際上已有的和完善的信用評級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有中國特色、適用于中國國情的信用評級標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全國范圍內采用統一征信標準、統一數學模型下的信用分值(信用評級)計算方法,統一數據庫、統一查詢平臺。該平臺應當由國家與多個第三方信用服務平臺共同結合而成,從而保證了所有企業信用檔案信用分值具有可比性、通用性和實用性。推動信貸登記咨詢系統、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打通各個政府部門間的聯系,讓人民真正享受到擁有完善的信用評級標準的益處。
(三)培育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
所謂信用文化,就是社會對于個人信用、企業信用等的一種認同。促進信用文化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個人信用、企業信用與個人和企業的發展直接掛鉤,讓守信者受益,讓失信者無法在市場上立足。信用文化要想得到發展,必須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是推動信用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更應該要重視市場經濟,積極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持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最后要堅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開展以“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獲利、失信失利”為主要內容的誠實守信教育,培養全民信用意識。要健全市場信用體系必須培育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
(四)完善企業信用檔案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社會分工日益多元化、融合化,我們不得不進行跨行業交易。只有一個全國統一標準并且與世界接軌的企業信息檔案,才具有公信力。
企業信用檔案必須具有四個特點:信息全面性、跨區域性、跨行業性、權威性,滿足這些特點的信用檔案才能對社會有著較高的實用價值。
一份合格的企業信用檔案應當包含:經營資質許可、產品質量監控、獎懲記錄、失信記錄等的公共監管信息;銀行信貸信用信息;還有消費者、交易雙方、合作伙伴和在職員工等的評價信息。
從目前來看,與國家合作,與企業相獨立的第三方公眾征信平臺,能夠保證信用記錄、信用分值的客觀性和公平性。例如,11315征信系統是國內首家第三方大數據征信平臺。信息的采集渠道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并且錄入的信息均需要經過征信工作人員的驗證,每個消費者提交信息時都需要采取實名制的方式,這樣既從信息采集的源頭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又可以靈活地、不斷地更新信用記錄,可以準確反映著每個企業的動態信用狀況。
(五)行業信用建設刻不容緩
行業信用建設是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對個人和企業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使市場經濟的發展保持正軌。對于企業中的每一筆交易都要嚴格記錄,對于部分金額較大交易要需要借助第三方公證機構來確保公平公正,從根本上杜絕因合同模棱兩可而導致的合同糾紛、合同欺詐行為。實行產品質量記錄信息化,企業應當定期公開產品質量信息,讓消費者和質監部門共同監督。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促進行業信用建設和行業守信自律。
綜上所述,健全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必須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參與,進一步完善相關信用法律法規,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評級標準,培育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完善企業信用檔案,推進行業信用建設,最終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只有建設好一個完善的科學的系統的市場信用體系,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