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理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在夫妻財產問題上,使用夫妻財產制與財產法規則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處理經濟財產問題,協調夫妻關系。比如,婚前財產的歸屬問題,以及離婚后的財產以及債務劃分等問題。
目前,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比較關心的就是婚前財物的歸屬問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夫妻財產制與財產法規則方面還存在一些實際的沖突性問題。夫妻財產制主要是基于我國的婚姻保護法而制定的制度,而在相應的法律規定當中表示,在婚前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姻當中取得了一些收益,比如,存款。按照規定理論上應當屬于共有財產。而在財產法規則當中,其明確表示,基于孳息的原理以及相關規定,在沒有經過財物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切利潤和收益都應當歸屬于個人財產。因此,在這方面的界定問題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重要問題。
在財產法規則當中,如果財物的所有權要從夫妻中的一方變動為另一方,則需要通過簽訂相應的法律文件才能生效。但是在夫妻財產制度方面,對所有權的歸屬問題規定為,由于不涉及到買賣關系問題,因此,只要夫妻雙方私下確定了物品的所有權,就可以歸屬于另一方所有。這兩個規定在一定情況下會產生沖突問題,相關部門在審理這方面的案件時,就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夫妻關系當中還會存在一些債務糾紛問題,比如,婚前的個人債務在婚后是否應當轉化為雙方共同的債務,或者在夫妻關系當中,一方產生的債務問題,離婚后是否還應當由雙方共同承擔。在這個問題當中,夫妻財產制度規定,債務的承擔問題,需要結合債務的用途進行分析,如果是為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就被認定為共同債務,比如,孩子的學費、醫療費問題等等,而其他債務應當歸屬于個人債務。但是在財產法中,債務問題需要與第三方簽訂合同,因此為了保證第三方的利益,夫妻一方沒有償還能力時,另一方應當具有償還債務的責任。因此,這就導致了兩種規定之間出現了沖突問題。
在夫妻財產制與財產法規則的沖突問題上,主要有兩種類型,分別是非實質性的沖突以及實質性的沖突。由于這兩種法律規定所使用的范圍有所不同,夫妻財產制主要是面對夫妻的財務關系問題,而財產法是基于公平性原則,解決社會上存在的財物糾紛問題。因此,在實際使用方面,就會存在一些沖突問題。
非實質性沖突指的是夫妻之間內部家庭關系的沖突問題,比如,在對于財物所有權的內部變動問題上,或者婚前財產的歸屬問題等等,都應當屬于非實質性沖突的范圍之內。在性質上屬于夫妻雙方的財物糾紛問題,只存在轉贈問題,不會涉及到第三方利益,也沒有交易和買賣的性質。因此,就不應當使用財產法中的合同簽訂規則來劃分財物的歸屬問題。應該直接遵循夫妻財產制的相關規定對具體問題進行管理和約束。從而全面體現出我國法律制度的人性化特點,有效保證夫妻之間關系的和諧性。所以,在解決夫妻財產制度與財產法規則的協調發展問題上,要想有效處理非實質性沖突問題,相關部門就應當明確規定不同制度的具體管理范圍,不用財產法規則解決夫妻內部矛盾。
實質性沖突指的是針對于同一個約束對象,不同的法律在規則方面存在的矛盾沖突問題。比如,在債務認定問題上,從夫妻財產制的角度來看,理論上說由夫妻一方產生的債務問題,應當結合實際的債務使用用途來劃分其償還的主體究竟是債務人自身還是夫妻共同承擔。但是,基于我國傳統的夫妻一體的觀念,以及為了能夠保證第三方的經濟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流通的安全。就應當使用財產法規則來進行管理,即便夫妻當中的另一方并沒有參與債務交易,也應當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對此而產生的一些財產損失,可以用夫妻財產制來設置相應的補貼機制,比如,可以設置非常財產制和夫妻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之間的補償制度。
在實際使用夫妻財產制與財產法規則解決夫妻之間的經濟問題時,應當結合具體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區分非實質性沖突與實質性沖突的不同之處,從人性化的角度選擇合適的法律規則進行界定和處理。同時,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權益問題,則需要以維護社會公平為基礎,因此而使得夫妻一方產生經濟損失的問題可以利用相應的補償制度進行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