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陳鵬
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2月18日,廣東省消委會就某集團名下多個場所存在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問題,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作為全國第一宗未成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甫一提出便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為何以身高作標準而非以年齡為標準?本文便從法理學層面對此進行價值分析,以期為年齡標準的落實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所有未成年人游覽部分游樂場所時應進行優惠或免費。且國家發改委于2012年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周歲以上至18周歲未成年人實行半票。而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地區只是稍稍提高享受優惠票價的身高,且往往將身高上限設置的較低。如該案中的度假區將未成年人享受免票的身高標準線設置為一米,而馬戲園區則拒絕向未成年人提供優惠票價。
而國外景區多以年齡作為唯一標準。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迪士尼樂園在3歲以下免費,未成年人的折扣票是3-9歲。新加坡圣淘沙S.E.A.海洋館則規定,4歲以下免票,4-12歲購買未成年人優惠票。國際間的通行規則是以未成年人的年齡作為享受優惠措施的標準,未成年人可以平等的享受相應的社會福利。
首先對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價值進行探究,主要是體現在人權保障上。其明確體現了我國人權觀念的發展。我國于1991年制定并于2012年修改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從義務本位轉換為權利本位,明確未成年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合法權益,并對未成年人實行特殊、優先保護原則,在強化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同時,又體現了政府保護為主的特點,更注重于未成年人身心共同持續健康成長。該法規定對于未成年人游覽游樂場所時應按規定給予優惠或免票服務,正是基于未成年人同樣是社會的一分子,理應與成年人享有同等的人權保障,但由于未成年人年齡的局限,作為人類的幼稚個體,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其自我意識與獨立人格程度明顯低于成年人,又囿于經濟因素,無法獨立主動參與各類社會活動。故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社會活動生活的豐富多彩,也為了合理有效地確保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實現,須由國家立法,將對未成年人的關心保護這一道德傾向法律化,以相關法律規范賦予國家強制力,從確保未成年人得以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中體現人權保障的理念。
其次,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還體現了正義價值。法促進和保障社會正義,即社會體制的正義。《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各類文化消費與旅游參觀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該標準正是通過對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傾向于未成年人,減少未成年人對社會負擔的承擔義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優惠開放部分公共場所的措施的合理性與公正性。也正是因為法律的明確規定,提高了正義價值在該項措施上的確定性與規范性程度,同時為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為其健康成長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再次,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還體現了我國一以貫之的立法特點與立法的基本原則。該標準具有對應的法律依據與客觀現實依據。我國《憲法》規定兒童受到國家的保護。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未成年人必須受到保護,其合法權益必須受到保障。且我國《民法通則》亦規定兒童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保障未成年人作為社會獨立個體所應該享有的權益,不僅包括對于未成年人身體健康的保護,也應注重對于未成年人人格的尊重,對其參與有益的社會活動應當大力支持,確保其充分參與,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由多部法律予以立法規定,貫徹憲法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主要體現了對于未成年人的人權保障與社會正義的價值需求。但良好的制度仍需有效的實施,為促進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落實,還需要國家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以法律的進一步明確細致劃分的規定,形成合理有效的法律責任和追責機制,早日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以年齡標準代替身高標準,符合法律期待,滿足道德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