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藝偉
臨沂大學,山東 臨沂 276000
家庭冷暴力不同于身體暴力、性暴力等暴力形式,它的發生并不給受害人帶來身體上的直接傷害,其主要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存在主觀惡意,并以疏遠、冷淡、漠不關心、侮辱或交流回避等方式作為表現形式,給受害人帶來精神上損害與心理上的煎熬。
1.存在的隱蔽性。家庭冷暴力所造成的后果上主要是給受害人以精神上的傷害,其在外在表現上并沒有明顯的受害痕跡,除所涉及的家庭成員可以了解事情發生的詳細情況,旁人很難得知并且介入。另外,很多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基于對家庭完整性以及外在和諧性的保護,往往不愿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遭遇,往往會選擇沉默甚至有意隱瞞。
2.司法認定困難。精神傷害不同于身體傷害,其外在表現性弱,因此認定標準很是復雜。每個人承受精神壓力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精神承受力強,覺得這并未給自己帶來多么大的影響,不需要外界的介入救濟,而有的人卻相反,極易受到精神傷害,因此在司法認定中很難采用具體的標準。
1.社會壓力增大。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生活節奏加快,并增加了生活成本,人們在這種環境下其生活壓力隨之增大,面對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為生計緊張忙碌已經成為常態,這樣巨大的精力消耗下,當代人的心理也變得越來越敏感、浮躁與脆弱。很多人在工作或社會交往中遇到了挫折和失敗,其內心壓抑不滿的情緒極易宣泄在家庭生活中。
2.缺乏法律規制。我國法律對于家庭冷暴力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這使家庭冷暴力的產生缺乏明確的判斷方法和認定標準。當家庭冷暴力發生時,受害人無法通過法律的有效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即使受害一方選擇向法院提起訴訟,可能也會因為法律對于這方面規定的空白,而不能得到應有的權益保護。對于實施冷暴力的一方來說,也正是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與制止,使其冷暴力的行為具有了潛在的長期性。
1.對受害一方直接的精神摧殘。遭受家庭冷暴力的一方,其最直接的傷害主要是受到精神上的摧殘與心理上的折磨。在這種狀態推動下,極大地影響了其正常的社會及家庭生活,使其長期處于緊張壓抑與恐懼之下,產生嚴重的后果。有的會精神崩潰,甚至誘發精神性疾病,有些可能會采用極端的方式,例如進行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來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身體上的創傷,還可以在時間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被治愈,而精神上的創傷卻因其難以判斷與隱蔽,而無法估量其所需恢復的時間會更加漫長,甚至對受害一方終身都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2.給家庭子女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其所受到的影響大多都是來源于家庭,在有家庭冷暴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其所接受的來自家庭的影響是消極的。這不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培育和發展。家庭冷暴力也會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而且孩子長期處于一種壓抑的家庭氛圍下,容易將情緒向外界宣泄,做出沖動的行為,甚至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為家庭冷暴力的損害后果較為隱蔽,公眾在關注家庭問題時往往會忽略了其存在,這增加了家庭冷暴力的防治難度。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對其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對其認識。利用多形式,多渠道進行多元化的宣傳,例如利用時興的網絡社會平臺發起討論,或者在一些新聞媒體上進行公益宣傳,政府也可以倡導社會上的救助機構開展實地宣傳活動,讓公眾了解到家庭冷暴力的存在普遍性及其嚴重危害性,警醒人們正確且嚴肅看待家庭冷暴力問題,以求達到對其正確的社會共識,從思想上防止家庭冷暴力的存在。
家庭冷暴力作為家庭性的社會問題,其依靠社會力量的解決會更有效與及時,然而,當下關于其的社會救濟途徑卻是有限的。目前家庭暴力所依靠的援助機構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以及婦聯等,這些機構在反家暴社會救助中存在專業性低以及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因此需要拓寬社會救濟渠道。政府可以設立家事咨詢的有關崗位,引進專業人才,為其民眾提供有關家庭冷暴力的法律咨詢與心理輔導。此外,還可以鼓勵社會上設立婚姻咨詢輔導機構,為受害者撫平心理創傷,鼓勵其盡快走出傷痛,重新開始。
面對家庭冷暴力,缺乏法律規制的問題,完善相關立法變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對于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標準進行明確的法律定義,并且規定其所應當受到的法律制裁,讓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規制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冷暴力的精神摧殘性高,所以在保障受害者權益不再受侵害的同時,應當在立法加大對其精神損害的賠償,根據情節和損害后果,積極合理規定其不同程度的賠償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