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然
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知識產權法是我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法律中也明確了創造者對自己創造的知識有壟斷的權利,在現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創新知識的認可,使得人們對這些知識有了需求,這也使得雙方構成了矛盾的主體。其主要原因在于權利和義務在分配上的差異。從以人為本的方面講,知識產權就是既要保護知識創造者的合法權益,又能夠保障公共利益不受到損害。為了使矛盾主體雙方利益上不沖突,平衡的產權配置設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識在傳播過程中出現權力和權限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知識產權法形成了,對此我們要想讓兩者平衡的存在,就要維護雙方各自的權利不受損害。當下沒有能夠是雙方利益平衡的制度存在,這對知識產權法制度起不到相應的效果。知識產權法的出現明確了創造者對知識成果有壟斷的權利,但在法律中也對這些權利設定了制約條件。從而導致了創造者與使用者、傳播者之間的利益沖突。
知識成果的創造者大多是高知識分子或者與之相關的企業,創造者的創作費用主要是經費支持,才能使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企業的利益更注重于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對經濟產權進行的經濟活動中,管理者的重點是自身效益的提高,對創造者的利益不重視。
知識產權的出現,促使知識產權的組織也相繼出現,這些組織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所在,協調內外部的關系。這些組織都是各自分開的,以自己的經濟利益為主,與政府協商,政府考慮的是公共利益,雙方利益角度不同,使得政府參與各組織中,這種矛盾的產生,及其不利于保護知識產權。
我國的法律都是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建立的,知識產權法也是為了讓創造者、使用者的權利和義務達到平衡而建立的。任何一方對法律的漠視,沒有履行相對應的義務,都會讓雙方的利益產生沖突。一旦這種平衡被打亂,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糾正這種狀態的產生。在對知識產權的設定時,要從全局出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這就要求我們構建多元化的動態平衡體系。新時代發展瞬息萬變,我們應該重視平衡體系構建的動態性,從同臺平衡的實現,保證每個個體的利益,達到利益平衡。從目前的額發展來看,我們要從現狀出發,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對法律中不明確的地方進行補充,對不符合實際的部分進行剔除,使知識產權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和健全,促進各方利益協調、均衡的發展。
知識產權是創造者的專有權利,但是也離不開社會公眾的力量。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應該只對創造者的權利保護重視,也要對使用者的利益進行保護。在知識產權平衡機制的構建中,應該合理的限制創造者的專有權利,只有這樣才能社會大眾才能夠接近智力成果。知識創新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創造者在對前人知識上有了新發現,使得自己的成果被大眾接受。但如果只是對創造者的專利權進行保護,就會對知識的再創造形成制約,觸發各方面的利益,導致利益沖突的發生。因此多專利權進行限制,才能促使利益平衡機制的生成。
知識的傳播和擴散對我國知識水平的提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智力成果的出現后,沒有針對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創造者只考慮自身利益,使得智力成果不被外界知道,這也就影響了成果的傳播和使用。知識產權法通過明確權利人得壟斷權,用法律的手段將其落實,使創造者能都獲得合法的創造收益,更能激發創造者的創造熱情。做好知識產權的傳播和擴散,才能使創造者和傳播者之間減少矛盾產生,是雙方利益得到保障。。
由本文不難看出,要想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就要建立知識產權的平衡機制。通過對知識產權法中利益雙方的沖突所在進行分析了解,探索方法,創新機制,才能使矛盾雙方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