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娟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新時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高職大學生更是具備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于一體的新時代人才,同樣需要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
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wifi已經成為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必需品”,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獲取信息源的形式越來越多,而社會信息良莠不齊,從當前高職大學校園中出現的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就業合同毀約等不良誠信文化現象。可見,新時代大學生誠信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普遍現象,因此,對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誠信文化進行建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
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自身誠信文化缺失原因,是其誠信文化缺失的本質原因。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所謂本我即最原始的自己,追求“快樂原則”,人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是為了滿足本我的需求和快樂;所謂自我即學會束縛自己,追求“現實原則”,人開始學會探尋周圍生活的規則并開始約束自己;所謂超我即用道德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原則”,人開始站在倫理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一般是從本我到自我、再從自我到超我的順序成長,但是因為成長周圍環境和個人差異的不同,尤其在社會轉型期,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的成長進度也會出現不同。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大多是90后、00后,他們思想獨立、追求個性、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們更多的追求快樂原則,本我、自我和超我處于矛盾與困惑中,從而出現誠信文化缺失的局面,從其本源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誠信文化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首先,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要對誠信文化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在政治誠信、學習誠信、經濟誠信、人際交往誠信方面出現誠信認知的偏差。誠信即誠實守信,做人要表里如一,要守信,遵守諾言,實事求是,不說謊話。
其次,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要用正確的認知推動實踐的發展。正確的誠信文化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最后,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在誠信文化方面要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對誠信文化有誠信自律意識和誠信意志。
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家庭教育誠信文化缺失原因,是其誠信文化缺失的源頭。新時代高職大學生擔負著引領社會誠信文化的責任,他們是青年群體中的知識分子,是社會誠信文化的楷模,他們將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孩子最早接受誠信文化教育的老師是父母,最早接受誠信文化教育的場所是家庭,由此可知,家庭誠信文化對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的誠信文化教育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第一,家長要在誠信文化建設方面起到榜樣的作用。
作為孩子的家長,要在誠信文化教育方面做出表率,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父母要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更要用行動告訴孩子德育重要性。父母要在無意中把誠信文化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把誠信文化變成孩子的內在自覺,才能培養出具有誠信品格的孩子。
第二,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誠信文化建設。
學校是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主要陣地,也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基地。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不斷采取正確的措施,學生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誠信文化建設,與學校站在同一戰線,這樣才能發揮積極作用,提高誠信文化教育質量,獲得最佳效果。
誠信教育應該融入到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如校園文化、校園課程、校園活動,完善誠信制度建設,提高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執行力,努力打造屬于自身具有的誠信文化校園風,營造濃郁的誠信文化氛圍,高揚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的誠信本性。
靜態的校園誠信文化表現在人們在學校視野可以看到的地方,它通過校園的整體布局和規劃表現出校園文化,也可以通過校服、長廊、樓道等表現出校園獨具的文化。動態的校園誠信文化有以誠信為主題的辯論賽,以誠信為主的廣播、演講比賽、文藝演出、講座、的主題班會。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的側重點在課堂,新時代高職院校老師既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做學生的行為示范。首先,教師要有誠信思想,才能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其次,學生較多時間也是在課堂,學習知識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專業知識的學習主要來自課堂。由此可見,教師把誠信思想融入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很有必要性。
高職院校誠信文化建設任重道遠,要不斷完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信用檔案,把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錄入個人資信系統,例如在學習誠信記錄方面包括個人的違紀處分、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誠信情況;在人際交往誠信記錄方面包括不兌現諾言、感情欺騙等誠信情況;在就業誠信記錄方面包括“美化”簡歷、隨意毀約等誠信情況;在經濟誠信記錄方面包括欠貸不還、貧困生補助、獎學金補助、生源地貸款等誠信情況。
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社會教育誠信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其誠信文化缺失的現實要素。眾所周知,良好社會誠信文化的建設不僅需要政府力量,必要時也需要運用法律力量強化對人們經濟和網絡失信行為的監管。
第一,健全完善社會誠信監督機構。
誠信文化自古以來都是人與人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首先,政府機構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發揮誠信的人格魅力;其次,健全完善社會各行各業的誠信監督機構,完善失信懲戒制度;最后,引導人們樹立誠信
自律意識,規范自己的誠信言行,以此,各行各業都有誠信自律意識,做到自覺誠信,失信可依據章程懲罰,形成良好的誠信社會風氣。
第二,運用社會輿論傳播誠信文化。
自古以來,誠實守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更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基本品質,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它需要社會充分運用大眾傳播渠道把誠信文化公開傳播,傳播至人們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使人人皆知,進而產生輿論監督效應。
第三,健全完善網絡誠信文化制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文化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這就需要網站和網民對網絡誠信文化有正確的認識。我國還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網絡監督機制,加強網絡信息的虛實監管,對違規者的給予相應的處罰,促進網絡誠信文化的發展,維護網絡文化的安全和發展。
古人云,人無誠信不立,家無誠信不和,國無誠信不穩。現如今,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誠信文化缺失現象日益突出,需要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自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維度配合,以此完善誠信文化建設,進而為我國誠信文化的建設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