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鈺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被害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對于打擊犯罪、查明案件事實真相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對于有組織犯罪來說,由于其人數眾多、分布廣泛,往往使得訴訟參與人的人身安全處于威脅之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俄羅斯立法機關通過了《俄羅斯聯邦關于被害人、證人及其他刑事訴訟參加人國家保護法》(以下簡稱《國家保護法》),該法從總則、國家保護種類、國家保護的程序和根據、權利和義務、法律責任、資金和物質技術保障等方面對國家保護制度進行了較為完善的規定。
國家保護是指由國家機關經授權實施的旨在保護受害人、證人和其他刑事訴訟參與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的安全措施,以及由于他們參與刑事訴訟活動而引起的社會支持措施。國家保護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實施國家保護的主體是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其在國家保護過程中實施職能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決定機關、安全措施機關、社會支持措施機關。
保護的對象非常廣泛,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直接參加刑事訴訟程序的人;①第二類人包括這些人的近親屬、親屬;第三類人包括與前兩類人具有親近關系的人,這些人由于受到不法侵害繼而對刑事訴訟進程產生消極影響,因而也被納入保護對象的范圍。
保護措施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防止刑事訴訟參加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威脅、傷害的安全措施。②在以上這些安全措施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為第4-6個措施,在窮盡其他安全措施仍然無法保證被保護人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適用更換住所地、變更證件和改變容貌的措施。對于被采取更換住所地措施的被保護人,由國家為其提供移居后的住房,并且還應給予一定的補償;對于被保護人原有的住房,應當予以保留。不過對于這一措施,《國家保護法》并未規定有關國際合作的問題。
第二類是針對因參加刑事訴訟受到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人設置的社會支持措施。主要有如下四種情形:其一,若被保護人死亡,則向其被撫養人和被贍養人支付一次性補助以及撫恤金;其二,若被保護人身體殘疾,則向其應予撫養和贍養的人支付一次性補助以及撫恤金;其三,若被保護人雖然遭受人身傷害以及其他健康損害,但尚未達到致使其殘疾的程度,則向其支付一次性補助;其四,若被保護人遭受財產損失,則應當由國家對其給予補償,對于補償的費用,可以從對侵害人判處的罰金中追償。
對于安全措施來說,其適用的根據為存在有關被保護人的安全遭受實際威脅,以及其財產具有遭受毀損的現實危險的證據。
對于社會支持措施來說,其適用的根據為被保護人死亡、人身傷害以及其他健康損害。
《國家保護法》規定應當由聯邦政府制定相應的國家綱要。實施國家綱要的資金和物質技術保障由聯邦預算和聯邦法律規定的其他財政來源予以保證。
我國目前沒有專門對刑事訴訟參加人予以保護的法律,并且從當前《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來看,其保護的對象僅局限于證人、被害人、鑒定人及他們的近親屬。
因此,可以從以下方面建構我國的刑事訴訟參加人保護制度。
(一)制定專門對刑事訴訟參加人予以保護的法律。為相應制度的建構提供立法依據。
(二)擴大被保護人的范圍。將保護對象的范圍擴大至所有的刑事訴訟參加人,被保護人的近親屬、親屬以及與其具有親密關系的人。
(三)增加證人保護措施。在具體的保護措施方面,應當由消極、被動型措施轉為積極、主動型措施,采用多種途徑,保護證人等參與打擊有組織犯罪行動的人員免遭打擊報復。
(四)為遭受損害的刑事訴訟參加人設立社會救濟途徑。對于證人等相關人員因此遭受人身損害和財產的問題,應當為其提供補償和撫恤金。此外,還可以建立社會救助基金,設立相應的社會援助措施。
我國與俄羅斯有著相近的法律淵源和法律傳統,對俄羅斯的國家保護制度進行研究和學習,有助于建構符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參加人保護制度,從而更有效地打擊有組織犯罪活動。
[ 注 釋 ]
①包括被害人、證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指控人、被告人、刑事辯護人和法定代理人、被判刑人、被宣告無罪人、被中止刑事案件或刑事追訴的人、鑒定人、專家、翻譯人員、見證人、參與刑事訴訟的教師和心理學家、民事原告人和民事被告人以及被害人、民事原告人、民事被告人和自訴人的代理人、法定代理人.
②包括人身保護,住所和財產保護;提供個人保護、通訊和告知危險的專用工具;對被保護人資料保密;更換住所地;變更證件;改變容貌;改變工作(履職)地或學習地;臨時置于安全地點;對處于拘押或者處于服刑地的被保護人適用安全補充措施,其中包括從一個拘押地或服刑地轉移到其他其他拘押地或服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