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梅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4
從公民自身的角度出發,所謂三元交叉是指“公民法治素養”與“公民法律素養”、“公民法制素養”這三個概念的涵義與外延存在交叉,民眾將三者混為一談的情況。這三個概念的涵義雖然有所相似,但是也存在區別。結合“法治”和“素養”的定義,界定公民法治素養的內涵為公民在日常的學習和參加社會活動中,不僅僅能夠了解法律知識,以法律作為行動的最低準則,還指接受法律價值的指引,改造發展法律以促進國家和個人的發展。
公民法治素養的特點有:首先,公民法治素養不僅僅指對法律一味遵循,還應當指自覺參與到立法、執法和法律監督等法律實踐過程中去,積極主動地創建、改變和廢除法律,推動法律朝向目標發展。其次公民是法治素養實踐的主體,政府不是主要實施者。公權力來源于公民的授權,公民是公權力行使的天然監督者,實施依法治國的最終歸宿是實現良法善法之治,充分保障公民的正當權益,可以說公民的參與和支持是實現法治不可或缺的,促進公民法治素養的大幅提升,需加大其主體意識,公民是高水平法治國家建設的實踐者,應當自覺參與并鍛煉能力。法治國家以全民守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為運行的基礎,后三項項標準要求公民參與法律制定聽證大會,利用各種途徑為法律草案的制定提供建議;科學參與執法過程踐行自主制定的法律;尊重法院等司法機關行使權力的獨立性促使司法公正。最后,著重強調對我國根本大法憲法的學習,提升公民的憲法修養,確立憲法信仰價值。
公民的法治素養對公民提出了以下能力要求:一是能夠認識到法律與自身和社會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二是能夠對法律知識有常規的知識了解而;三是能夠理解法律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演變;四是了解法律問題解決的一般程序,并且能夠對法律進行批判性討論。而當下缺存在著把“法制素養”、“法律素養”與“法治素養”混同的觀念與行為,出現三元交叉的情況,對“法治素養”的理解與實踐僅僅停留在“法制素養”與“法律素養”階段。對比“法律素養”與“法治素養”,部分存在以下的情況:1.公民主要著眼于自身的權利和義務,而未加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防范進而產生影響。2.公民自認為是國家治理的對象,而將法律視為既有的規則,僅僅是不加思辨地一味遵守,而未將自己視為國家治理、法治國家建設授權、監督的權益、力量主體3.公民安于現狀,比較缺乏改革進取的精神,用靜態的維方式來認識法律的,只接受已成的法律。4.相比于道德而言,法律對公民行為的要求衡量標準較低,因此出現公民的行為未觸犯法律但違背了某種道德要求的情況,當今社會出現了公民了解法律制度后利用法律規則漏洞鉆空子為自己謀利就是上述情況的典型。法律是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完善的,難免有其缺陷,而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秩序人權的核心價值從沒改變,如果一味地追求法律上的技巧二忽視其背后的價值,未接受更為廣泛的規范體系的約束和公平、正義、人權等法治價值的約束和指引,也就無法提升法治素養了。
結語:上述對公民法治素養的幾何學研究,其本質并不是抽象的數字和形狀,而是這些數字和形狀背后所體現出的社會分化與整合的具體形態特征。本文僅從一個角度對是中國法律系統的社會形態進行分析,篇幅有限,其他重要問題將留待未來的研究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