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蒙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經濟的飛速發展要求我們更有效率追求質量的解決一切問題。民事訴訟作為程序法首當其沖,應該致力于保障當事人的權益,旨在保障當事人應有的權利與義務,保障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合法。自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初露端倪的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這也是我國在經濟發展迅猛的基礎上與國際接軌的一次親密接觸,是與時俱進的一大步,是立法者的大膽跨越,是我國歷史性的法學大事件。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是指在民事訴訟一定領域內當事人必須由律師擔任,非律師不得擔任,在必須委托律師代理,當事人未委托,法院可依職權或依另一方當事人申請通知該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委托律師,如果當事人在指定期間內委托律師,對于原告法院經不予受理,對于被告法院不準缺席判決的一種制度。這就要求雙方當事人必須具備一個硬性的條件,那就是律師必須參與,否則案件的審理將進入一種相對停滯的狀態。據悉此項制度并非我國特有的本土自然而生成的,而是我國引進的,嚴格意義上屬于法律的移植借鑒。當今國際國外很多國家都采用此項制度,也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國傳統的經濟文化,目前就此制度的發展需結合我國國情與國民可接受性循序漸進的實施,正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不能一刀切,畢竟我國的經濟文化固守甚是嚴重,想要打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對于德國對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的做法,我國可以從中依靠讓法院認可此項制度,這對于當事人來說,法院是具有公信力的,可以增強此項制度在我國的實施效果。我國在實踐中還是很少有人能清楚理解民事律師強制代理制度,其實這與我國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目前,我國對于民事強制律師代理仍處于探索過程。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厭訟的傳統,人們對于律師的認識也是層出不窮真癟各異,這使得訴訟在一定基礎上很難在當事人之間公正。現如今正值司法改革熱潮,對于改革的要求很嚴格,更加注重效率。我們都知道司法是公平與信仰的象征,代表著權威,而我國引入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也是司法改革一大重舉。我們都知道,訴訟活動是一種關乎當事人利益的行為,其實質是公平正義的象征,而讓律師參與每一個訴訟活動是為了保障司法活動有序進行,減少濫訴的現象做到一訴到庭,一步到庭,減少司法資源的浪費,有利于真正實現公平正義,維護法的尊嚴,提高訴訟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費用;保障民事訴訟程序的公平合理合法。但是就我國目前的形式,這是一條漫長又曲折的道路,傳統的民事訴訟活動以法官主義為標準,而律師的介入會引導傳統模式的改革更加傾向于當事人主義,所以僅憑這點,在我國實行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仍是一條曲折的道路。再者,我國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在很多經濟比較發達的北上廣之類的地區,法律意識普遍比較發達,對于司法改革和法律的理解也是很容易接受,但是像偏僻的西北,中原地區,法律體系并不完善,法律意識相對薄弱,在具體實施實施中,可能會遭到當事人極度的不理解或者在偏遠的基層法院會很難讓訴訟程序保持權威性,有損法律尊嚴。而且我國傳統對于律師的印象并不是特別的有好感,其相互的信任度很低,因此讓律師參與案件是要非常信任律師的,而這種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的矛盾也會阻礙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在我國的進程。最重要的是民事糾紛仍然有法無規定或有規定仍無法解決糾紛的矛盾,這一現狀讓民事訴訟活動處于兩難境地。而律師的介入是會有所緩解此現象,畢竟律師的專業素養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律師強制代理制度終究是一種代理,它離不開代理制度的范圍始終限定在當事人的授權,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
面對上述種種困境并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我國仍然選擇引入律師強制代理制度,究其原因是:首先是我國立法體制的選擇,從立法者的角度出發,要兼顧的是全社會的利益,是從各種角度去衡量一種制度的好與否,面對各方壓力立法者既要在減輕法院負擔的基礎上保證效率體現公正,又要有利于案件又快又好的解決,從全方位考慮,站在天秤上去思考此種制度是否有利于我國目前的形式,但是據大數據分析此種制度確實存在很多有益之處,這也是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而且立法者放眼未來,具有前瞻性的視覺,使我國訴訟法更上一層樓。從專業程度上說,有利于減少冤假錯案,律師可以提供專業的服務,專業的知識與素養,使得案件可以在可控的范圍內更好的為當事人的利益提供專業服務,維護當事人在民事訴訟地位的平衡,實現公平正義。其次,近年來公益訴訟的頻發,擁有專業的團隊與知識,有利于保護弱勢群體,實現當事人力量對等的比例。最后律師應該參與民事訴訟的全過程,包括訴訟案件與非訴案件,目的在于增強案件的可操作性與可執行性,減少司法資源的浪費,確保當事人的各項權益,防止因得不到救濟而作出偏激行為。在非訴案件中,律師的專業訓練可以減少繁瑣程序中容易出錯與忽視的細節,減少發回重審的概率。
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完善相關的措施,不然容易出現多次訴訟,虛假訴訟甚至是濫訴。我們一定要出臺相關的律師收費標準,防止律師欺詐,這有利于規范律師行業,推動公開透明的“陽光律費”的實施,使當事人更專注于專業知識而不是價錢的比較,有利于律師行業競爭,提高律師專業素養。那么就必須針對不同的標的和情況允許合理的波動,建立靈活的律費制度。其次,針對公益訴訟、法律援助的案子應建立相關的的公職律師制度配合相關的輔助救濟措施共同致力于案件的解決,一定要明確公職律師的地位。最后,建立相對完善的保險制度,這對于當事人和律師來說都是一種保障。對于當事人來說保險是他們獲得救濟的有效措施,通過保險制度可以抵押以保證后面程序的順利進行;對于律師而言,在當事人無力承擔律師費時可以充抵律師費。對于律師一定要提高職業操守,職業道德,專業素養以防止濫訴,建立相關的處理制度,防止律師形成壟斷市場,不利于當事人追求最高權益。我國之所以引入此項制度也是考慮我國目前民事訴訟的現狀,即繁瑣性與繁多性,這樣對于法院的工作也是一種高壓力作業,采用此制度也很好的為法院減壓,有利于案件的處理,增強可操作性。
我國在民事強制律師制度的探索中不斷推陳出新,真正的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在具體的實踐中雖然收獲了很多好評,但是仍需要國家、政府、大眾的多方參與才可以使這一新制度更加的與時俱進,更具有中國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司法會更加完善,更具有專業性、靈活性。雖然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在我國還是一個雛形,但是這項制度在提高我國司法效率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專業所以在案件的處理中,很大程度的為法院在以后的執行中埋下伏筆,在一定程度上為執行局的執行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還提高了國民的法律意識,真正有利于實現全民懂法、學法、用法,即與我國基本法治理念相切合又使國民質量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