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政池
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2019年“春節檔”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賀歲片皆獲得了十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17日,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18日問鼎IMAX中國歷史最高票房席位。同時也代表著《流浪地球》成為國產科幻類IP電影最高水平的作品之一,作為一部國產科幻片,其反常態而行之,毅然選擇棄用當紅流量小生,把更多的資金用來做特效,后期制作從而收獲了巨大成功。由于電影好評如潮,其剛剛上映,微信、QQ等社交媒體上就出現了盜版、槍版。這一系列版權侵害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IP電影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事物,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是一部IP電影,它取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第70,71回。再至上世紀80年代,由金庸、古龍小說改編的系列電影、電視劇更是廣受好評。IP電影的魅力在于虛構人物的現實化,由于人們看電影之前在心中已經對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形象由初步甚至深刻的摹畫,所以在電影中除了要還原電影中部分重點劇情外,更重要的是對人物形象的還原,這就對演員有了更大的要求:長相,化妝要符合大多數人對于正反派的形象預想,演技更要符合導演,原著作者的期待。在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下,此作品一旦出品,必為值得回味的精品。
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IP電影是在網絡小說涌現的大背景下興起的。第一部此類國產電影是2000年對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翻拍,自此以后,IP電影在我國電影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IP電影已占據中國電影業相當大的份額,尤其在高票房電影中,IP電影占有絕對優勢。但是兩極分化嚴重,精品少,“爛片”多??梢钥闯鲭m然IP電影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與國外同類電影相比,仍不能滿足觀眾的文化消費需求。究其根本,過分追求流量與商業利益是主要原因。作為電影的制片方,身處優質IP涌現的時代,是時代的受益者,就應該不忘初心,在改編中體現對電影藝術的追求與精益求精的精神,將花在名不副實的演員身上的資金用在挑選優質IP上,研究如何才能高質量的還原文學創作,如何才能滿足觀眾對電影的藝術需求。
作為電影受眾,部分人看電影可能并不會苛求音效、畫面質量的完美,也并不追求在影院的享受過程,也有些人因為工作、經濟、等原因不能進影院欣賞。所以,網絡、光盤等途徑因為便捷、便宜等優點,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所以許多不法分子利用觀眾法律意識淡薄、不了解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網絡等平臺上非法傳播、電影,對電影業的公平交易產生不良影響。
2010年4月26日,《互聯網影視版權合作及保護規則》的簽訂強調了影視版權保護的必要性,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電影版權被侵權的問題之嚴重。另外,用數字技術的方式為電影等作品提供保護服務的方式也層出不窮,不過,這樣的技術僅僅是為文學藝術等作品提供數字版權證明,并不能改變中國電影知識產權保護的尷尬境地,相關法律更是有待完善。
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對電影事業工作者有了更完整的要求與路線。它從思想意識,藝術形式等多個方面倡導電影從業者應該對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貢獻。近年來,我國電影事業發展迅速,尤其是作為主力軍的IP電影,在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引起了各方對版權問題重視。當前網絡環境復雜,讓原本復雜的版權保護更加困難。對國家而言,可根據情況,加大力度設立各級監督管理機構,同時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個人著作保護,落實付費知識制度,加強立法。有效協調IP創作者,影視公司,觀看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對執法者而言,應該嚴肅貫徹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維護國內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為中國電影事業的高速發展注入最有力的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