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澤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首先,在關于信用原則概念方面,存在不明確性,觀點層出不窮,差異巨大,四種主要學說各不相讓,導致信用原則擴展之后難以得到明確。其次,信用原則過于落后,對于誠實信用原則來講,其屬于民法立法的價值考量,在私法方面例如特權法都能夠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在序位上,卻存在落后問題,未能越過公平原則和自愿原則,同在民法內的“最高地位”嚴重矛盾。此外,關于信用原則保護方面,我國也存在法律缺失現象,管理上容易出現錯漏。這些問題,均使得民商法同個人信用體系結合出現阻礙。
首先,對于個人信用體系來講,其并沒有適宜的社會環境,也沒有相符的文化環境,造成體系發展受到影響。我國居民素來奉行節約節儉,因此大多不具備信用消費觀,而全球化經濟危機的輻射,也造成了很多人處于失業狀態,在這樣的條件下,信用消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其次,在個人信用體系中,具備一致性的評價標準還未制定,這就導致信用評價的客觀性與公平性難以保證。此外,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雖然已經具有了發展個人信用制度的條件,但是由于立法的缺失,個人隱私存在暴露風險,容易造成人們的利益受損,也容易造成道德和法律危機,因此,個人資產評價體系發展受阻。
必須注意到,對于個人信用體系來說,民商法同其分屬不同的系統,因此,很難在法律中找到兼顧二者的相關條文,所以,當二者結合在一起,必然出現一定的問題。不論是民商法,還是個人信用體系,在我國建立的時間都不長,因此相關經驗不足,法律規定方面也較為籠統,不夠具體,難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是二者結合過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阻礙。
此外,二者在概念以及意義上也存在差異,相關標準也各不相同,即使有某些相同點,但已經存在的差異性比如導致二者結合運行出現分歧,影響結合。不僅日常,在監管問題上,二者分別收到兩個不一樣的部門管轄,這不僅容易造成重復,還容易造成缺失現象,若是兩個部門交流不多,便會出現嚴重分歧,民商法同個人信用體系結合出現管理錯亂的問題。
作為市場交易的主體之一,個人是市場交易的基本組成元素,而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不僅影響到個人的生活,還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構建個人信用體系的時候,最重要的便是保證個人隱私的安全,所以相關法律必須得到有效制定與執行。而在民商法里,公民個人信息是受相關部門管理的,如果存在信息安全隱患,那么部門必須根據相關法律條文,對影響信息安全的行為予以處理和懲治,從而保證個人信用信息安全得到人們的肯定,促使人們認可與支持個人心痛體系,推動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實行民商法的時候,一定要基于個人權利展開行動,合法保護個人利益,避免個人利益受損。
需要注意到,在民商法同個人信用系統結合的過程中,政府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是結合二者的重要指導者,所以,政府不僅要推動相關法律體系的構建,還要基于真實需求,參照科學合理的標準,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信用評價標準,從而使得各個市場主體的利益獲得保護,不致受損。政府人員首先要加強自身守法素質,并廣為推動對民商法、個人信息體系的維護,使得政府整體專業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保證,然后帶動社會眾人進一步完善民商法、個人信息體系。道德并不是社會唯一的調節手段,法律才是社會持續、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部門要嚴加把控,守信當獎,失信當罰,提高法律透明度,使得市場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從而促進民商法同個人信息體系完美結合的大環境逐步形成。
對于我國經濟體系改革來講,個人信用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能夠極大提升我國經濟發展。在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有效將民商法同個人信用體系結合起來,規范各市場主體的信用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雖然二者結合依舊存在缺陷,當應當采取相應對策予以解決,從而保證我國經濟市場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