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雷
廣西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7
2014年1月13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提出,紀委要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明確了紀委、監察部門的職責定位。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在如何落實好中央紀委提出的“三轉”要求,聚焦監督執紀問責,馳而不息開展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時,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不容忽視。
(一)部分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對“三轉”工作理解不到位,對于紀檢監察的日常工作還未能理性對待,甚至認為紀檢監察日常監督工作給生產經營造成了負擔和障礙。
(二)面對企業業務涉及專業多,領域廣,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監督機制,既凸顯紀檢監察部門的保駕護航的作用,又保證企業順利完成生產經營工作任務仍需要下大功夫。
(三)專職紀檢工作人員多是從其他崗位調動過來,以前普遍沒有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經歷,日常工作大多靠自行摸索,還未能多接受專業的指導和培訓。
(一)思想認識難轉軌。部分黨委對紀委落實“三轉”的思想認識不夠、理解不透,在支持力度上還有待加強。一方面,議事機構雖然精減了,但各方仍然希望紀檢監察部門“兜底”,特別是一些高風險容易引起爭議的環節如招標采購等,總盼望紀檢監察部門派員參加并“簽字畫押”。另一方面,紀委對“三轉”仍存有顧慮,認為“三轉”以后紀委主要是抓監督和辦案,干的是“只栽刺不栽花”的活,做的是“得罪人”的事,專職專責后工作任務比以前繁重不說,比其他部門容易得罪人,影響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
(二)職能職責難聚焦。由于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要求,紀委經常要代替黨委完成很多“主體責任”,還是存在“協助變牽頭、牽頭變主抓、主抓變負責”的職能偏離情況,導致不能聚焦監督主業。一是越位擔責,履行了黨委的主體職責。從監督內容看,黨委的監督內容包括政治立場、黨的建設、從嚴治黨、選人用人、責任擔當等方方面面,較黨委監督的廣泛性,紀委監督相對聚焦,監督對象主要針對所轄范圍內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監督內容重點是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情況,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紀委大包大攬。二是錯位履職,存在著“代替”履行職能管理部門自我監督的職責。很多職能管理部門提到“監督”,認為只要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即可,自身業務繁忙,內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不必要開展自我監督,對于紀檢監察的“檢查再檢查,監督再監督”理解有很大偏差。
(三)工作方式難創新。一是監督檢查方式單一。目前常用方式還是宣傳教育、日常監督檢查,專項檢查為主,對于某些企業涉及業務領域廣,專業性強,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千頭萬緒,加之企業專職紀檢人員往往編制有限,要想開展“地毯式”監督實屬不易,很多時候監督開展不夠細致全面,在日常監督中不易發現問題線索。二是執紀審查能力不足。如專職紀檢監察人員中有財會、審計、法律等“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人員多,辦案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加之本級信訪件較少,培訓也不夠系統,辦案能力嚴重不足。三是追責問責避重就輕。出于教育和保護干部,大多運用約談、提醒等方式解決問題,沒能觸動違規干部的“痛點”和“敏感神經”。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深入推進“三轉”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讓各級黨委、紀委以及紀檢干部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要求上,努力做到思想上共鳴、認識上統一、行動上一致,營造出“大家學、大家思、大家說、大家轉”的濃厚氛圍。
一是完善紀檢組織機構,為實現監督執紀問責主業提供組織保障,將紀檢監察職能徹底從原來黨委工作中分離出來,設置獨立的紀檢監察室,不再涉及紀檢監察以外業務。二是配齊配強紀檢監察力量,任命專職紀委書記,配齊專職紀檢監察人員,統籌各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參與工作。三是完善制度,制定修訂并頒布實施《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規則》《紀律審查工作暫行辦法》《紀檢監察信訪舉報談話函詢暫行辦法》等制度,推進紀檢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四是全面退出行政審批、招投標、項目工程驗收、采購、資金管理、安全生產、人事招錄等工作環節,不參加與主責主業無關的議事協調機構。
轉變工作觀念,厘清職責,歸還“責任田”,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責。一是全力協助公司黨委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圍繞“監督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緊盯“關鍵少數”,加強對“兩個維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集中制、黨內組織生活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制定重大決策部署任務完成情況催辦制度,確保執行有力。二是深挖重要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崗位的廉潔風險弱環,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監督資源整合工作機制,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監管,有針對性地對“三重一大”決策、大宗物資采購銷售、財務資金支付、項目計量驗收、扶貧領域作風問題、規章制度執行等方面開展高質量監督檢查,多維用力開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專項治理工作。三精準運用“四種形態”,把“四種形態”作為落實執紀問責的具體舉措,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持“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抓早抓小、標本兼治,執紀必嚴、違紀必究,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執紀方式開展紀律審查,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嚴格把握好“四種形態”之間的轉換,以嚴格標準、務實工作和正確導向精準問責。
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手電筒不能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打鐵必須自身硬”,紀檢干部要以更高標準更嚴紀律要求自己,強化自我監督,樹立嚴格自律的標桿。組織警示教育,樹牢紀檢隊伍的“四個意識”,強化政治擔當;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紀檢監察實務培訓,樹牢了黨章黨規黨紀意識,為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不斷學習,進一步把握紀檢監察工作特點和規律,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努力鍛造一支讓黨放心、企業滿意、員工信賴的紀檢監察隊伍。
轉職能就是要把紀檢監察人員從運動員變為裁判員,才能更好地落實職能;轉方式就是要不能改進工作方式,開展有效監督治理,突出重點又不忘創新;轉作風就是要盡職盡責,監督別人的同時不忘自我反省和對照,努力把自己鍛造成紀檢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