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淼淼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以下簡稱中阿)就已經形成很好的能源合作關系,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與此同時挑戰也在不斷出現。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1]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一帶一路”倡議不但契合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契合亞歐非人民的利益。為此雙方應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共同推進中阿能源向更深層次的合作。
中阿合作論壇始終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阿雙方在此論壇機制下舉辦了各種合作機制,包括能源、經濟、環境保護、旅游、教育等在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阿雙方在以后的能源合作中應繼續保持中阿合作論壇下的現有機制和日常聯絡機制,通過溝通,尋求利益共同點,對接雙方發展戰略,在雙方合作中出現各種分歧的時候可以通過合作機制進行有效地溝通,進一步提高其它合作機制的建設。除了中阿合作論壇之外也應該把中阿能源大會、中阿博覽會等平臺的功能發揮出來,加快建設全方位的能源合作結構,創造出互惠共贏的局面。中國在阿拉伯世界進行投資或者阿拉伯世界介入中國的能源產業鏈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政策溝通,中阿雙方形成更加密切的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從阿拉伯世界能源進口的渠道有很大的風險,要想盡可能的規避這一風險,就需要開通出一條安全又可靠的供應渠道。“一帶一路”倡議就為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一帶一路”為中阿能源合作的供應線提供了一條橫跨大陸、大洋、領空的運輸能源路線。但是關于路線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又是一筆巨大的投資,“發起并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2]中方可以利用好這一平臺加強對所涉及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改善雙方各國的基礎設施,提高能源運輸渠道的通暢。
為確保中阿能源貿易合作的暢通,在面對阿拉伯世界主要產油國進軍中國國內能源市場時,中國應該在阿拉伯世界能源開采、中途提煉和最后零售等一套的環節上盡快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市場競爭機制。使中國可以充分地參與到從能源產生、加工、零售的各個環節中去,培養出有利于自己的充分的競爭市場。在以后面對世界能源結構的改變和能源價格劇烈波動時能夠展現出靈活有效的應變能力。
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國際貨幣市場就會產生劇烈的波動。中阿能源合作的貨幣交易模式比較單一,屆時就會對中阿能源合作產生巨大的影響。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它為中阿能源合作疏通了融資投資的渠道,充分利用亞投行這一機構中阿雙方簽訂相關的貨幣互換協議,發展多種外匯儲備形式,可以把能源儲備看作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與各種證券公司或者交易所合作發展期貨等交易模式,健全能源市場體制。中方應該利用“一帶一路”倡議途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國家建立貨幣互換的金融機制,以增強中阿雙方共同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近年來,阿拉伯世界常常動蕩不安、戰事不斷。因為能源豐富和宗教問題導致阿拉伯世界一直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對象,也是西方大國利益爭奪的地區。如今阿拉伯國家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中國應該拿出大國的氣魄,承擔大國的責任。在應對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問題上,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反對大國不顧聯合國的決定或者利用自己的武力欺辱阿拉伯國家,堅決捍衛阿拉伯世界的民族獨立與尊嚴。加強中阿雙方的政治互信,民心相通,更好地推進加深中阿能源合作。
中阿能源合作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阿拉伯世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帶一路”提出后給中阿能源合作帶來了更好的機遇。倡議中提倡的五通原則,對合作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面對中阿能源合作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我們應該抓住一切機遇,把中阿能源合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