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虎
中共張家界市委黨校政治教研部,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思想理論的創新引領社會全方位的進步,[1]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也給中國帶來了革命的契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創新也是必要趨勢。在如今全球化的政治經濟背景中,結合國內發展新的挑戰,逐步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新的思想理論潮流。
毛澤東同志首次依據中國革命實際經驗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提倡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發展至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了兩次飛躍,形成有益的實踐經驗。
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堅持不斷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是緊緊同具體實踐結合的,促進思想的解放,堅持在中國具體的經濟、文化、社會背景中以思想指導實踐。黨的領導人不止一次提到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以確立求真務實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一直堅持思想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中國取得進步的關鍵在于它始終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實現雙向轉化。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的,是要通過實踐來進行檢驗。思想理論和有益實踐是相互促進的,前者為有益指導后者為創新源泉。
最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表明須堅持穩步發展與緊靠時代背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的在于促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發展。然而任何思想理論不能脫離時代背景空談,尤其在當今增強世界影響力的趨勢中,復興中國夢就是要增強中國的時代話語權,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體系需要得到創新和強化。[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不是毫無意義,黨的集體領導人不斷強調并創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主要在于其具備三個重大意義。
其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進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中形成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在不斷指引著黨的建設,社會的發展,人民的進步。其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蘊含著巨大的精神支柱為全體人民提供力量源泉。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間,毛澤東思想指導全體人民進行民主革命,進行社會改造,為新的生活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從不同的階段為全體人民凝聚了全力建設新社會的力量,回答了社會建設的方向和道路,剖析社會發展的規律。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彰顯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促進全體人民為之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蘊含的真理規律促進實踐中的實事求是,從第一次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起來,堅持實事求是就作為思想理論中的基本點。尤其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和人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從未停止,而是積極取得新的進展,而取得進展的關鍵在于實事求是的實踐探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本質是追求國家社會的科學發展,故科學合理的創新其發展的途徑較為重要。
第一、堅持開放的思想來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經驗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能封閉僵化,而是要始終堅持開放性來促進其在大眾間的交流學習傳播。堅持開放性一是要改變單一的思維模式,將中國放置世界這個整體中進行思考,培養民眾的大國思維。二是以開放的態度進行思想理論的學習,不斷充實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兼收并蓄,腳踏實地地進行交流。三是要緊靠時代性。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各國獨特思想,在世界大格局下,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須認清時代形勢,注重在開放的時代背景中講求新的和平共處原則,將全人類的公共利益作為追求目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始終堅持中國的發展道路,把握時代脈搏,更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道路,更好為他國和人類做出應有貢獻。
第二、堅持走群眾路線來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具備無窮的智慧力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堅持走群眾路線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表現。從革命初期毛澤東同志認為新的民主革命就是農民的革命[3]至社會主義初期的舉國運動建設階段,無數實例表明黨和國家要始終依靠人民,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就是不斷靠近群眾、貼近群眾的過程,通過群眾路線創設多種形式來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拓展中國人民思想理論的話語權。
綜上所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是不斷前進的,面對日新月異的政治環境,如何穩步保障其創新發展,更加凸顯出實踐性、時代性、民族性,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世界共贏的目標,需開拓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