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人事教育部巡視員兼審查業務培訓處處長 張阿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人事教育部張阿玲。我匯報的題目是:《忠誠擔當 敬業奉獻 耕耘審查事業36年》。
我只是知識產權系統的一名普通審查員。1983年,我作為原中國專利局招錄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局后一直從事發明專利審查工作。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審查新人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審查老兵,我度過了難忘的36載,有幸親歷并見證了我國專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專利審查是一個很平凡的崗位。有人曾經問過我:專利審查有些枯燥,工作幾年為什么沒轉行?我想說的是,專利審查不僅僅是審查好申請案子這么簡單,它和國家利益、行業發展密切相關。
1987年底,我在人民日報看到這樣一則消息——西安交通大學王迪生教授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渦旋壓縮機,時任國務院代總理李鵬同志批示撥給該校一筆研究經費予以支持。這個消息讓我很激動。渦旋壓縮機最早在日本出現,因為體積小、噪音低、功率大,備受制冷行業的重視。當時日本禁止將相關產品出口我國,我國自主研發工作刻不容緩。同時我又很擔心,那時專利法剛實施不久,改革開放時間也不長,大部分企業和科研單位對專利制度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查閱國外專利,也不了解國際上行業發展情況,容易出現重復研究。在看到那個消息前不久,我剛剛審查了西安交通大學提交的另一項專利,發現那個專利的技術方案已經遠遠落后于日本等發達國家。總理親筆批示的這筆經費能否真正用到渦旋壓縮機的前沿研究上呢?王迪生教授的科研團隊會不會重復國外的研究呢?這些問題時常縈繞在我心頭。
于是,我請示了當時的領導和我的導師,主動聯系了王教授,請王教授團隊來專利局見面,把我在審查實踐中積累的關于渦旋壓縮機的國內外專利申請情況及發展狀況全部介紹給他們,和同事一起為他們做了相關檢索,并教他們如何檢索。之后,王教授經常帶著團隊來專利局檢索資料,向我咨詢問題,并獲得了一系列渦旋壓縮機相關發明專利。他對我說:“阿玲,有你的幫助,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2001年,我到江蘇和上海調研。在與當時國內的制冷行業的龍頭企業——春蘭集團的座談交流會上,我介紹了制冷壓縮機尤其是渦旋壓縮機的發展狀況。我的發言引起了春蘭集團極大的興趣。當時,春蘭集團正在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制開發渦旋壓縮機。他們在研制過程中發現,每走一步都會遇到來自國外專利權人的侵權警告。一旦真的出現訴訟,就可能面臨巨額賠償,這會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甚至破產。因此,他們特別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助。
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利益,更涉及到國內制冷行業的發展和國家利益。于是,我主動請纓承擔了這項任務。通過檢索大量專利文獻,我整理出相關領域國外專利申請狀況,指導春蘭集團如何避免專利侵權、科學確定研制生產方向。為了幫助更多同類企業,我進一步撰寫了相關文章出版。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擠時間為企業排憂解難,過程很辛苦,但結果令人欣慰。
在審查工作之余,我幫助過很多像王迪生那樣的專利發明人、專利申請人、企業專利工作者,但我從未收取任何額外的報酬。曾有位國內企業的代理人,在一次見面時拿出一筆夠我生活半年的費用,告訴我因為我的指導和幫助,她的工作得到領導的認可,領導要求她將這筆錢送給我,并告知這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我斷然拒絕了,并告訴她:如果你完成了任務,我就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永遠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審查員了。
扎扎實實地做事,本本分分地做人,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做合格黨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多年來,我出色地完成了組織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審查任務,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成功入選了國家863計劃專家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當選知識產權局專家庫專家、一級審查員、專利局學術委員會委員。
作為同行眼里的機械領域審查專家和知識產權的教學專家,我在做好專利審查本職工作之外,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多年來,先后指導了近百名年輕審查員,為近萬名審查員和代理人考生授過課。
我還參與撰寫了《審查指南》,利用業余時間編寫了10余本審查員培訓和代理人培訓教材,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多次參與專利代理實務考試出題工作。我主編的代表作——《專利代理實務輔導與模擬練習》,貢獻了我審查實踐中積累的90多個案例,為專利代理人、企業專利工作者提供指導和借鑒。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深知崗位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當組織需要的時候,要講政治、顧大局、能奉獻,到組織需要的崗位去。
2011年12月,因工作需要,我調任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總審查師,負責江蘇中心審查員的培訓和審查質量管理等工作。那時,京外專利審協中心的建設剛剛起步,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一切需要重新探索,從頭開始。
江蘇中心成立之初,工作條件艱苦,沒有辦公用房,沒有職工食堂,臨時租用的辦公室甚至連空調都沒有。從局里派來的干部都很年輕,缺少有經驗的骨干。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點困難不算什么。我帶領中心從零開始建制度、定規章,著重提升審查質量,形成了“中心部門齊參與、理論實踐相結合、分階段螺旋上升”的新審查員入職總體培訓模式,嚴格培訓管理,大力選拔優秀教師,保證培訓質量。兩年后,帶著在江蘇中心積累的經驗,我又奔赴天津,投入天津中心的建設工作。
2015年3月,我回歸專利局,擔任人事教育部審查業務培訓處處長,不僅負責專利局的局內審查員培訓,還負責北京、江蘇等6個京外審協中心的審查員培訓。雖然還是熟悉的工作環境,但是,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在總結多年培訓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制定了《京外專利審查協作中心新審查員入職培訓考核辦法(試行)》,以局黨組提出的“統一培訓課程、統一授課師資、統一考試模式、統一頒發證書”的“四統一”為抓手,從統籌管理機制、課程體系完善、師資培養管理、考試題庫建設、信息化系統支持等幾個方面,對新審查員入職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的規范和指導。
2016年,我帶領審查業務培訓處依托知識產權局培訓綜合管理系統(SIPOLeMS)建設了智能在線考試系統,該系統可以根據既定的組卷策略自動抽題、隨機組卷,在保證難度和考點一致的情況下,實現卷卷不同,大幅減少人工組卷和閱卷工作量。為了保證在線考試系統的質量,我們開發了4000余道考試試題,較好地滿足了審查員考核需求。在題庫建設期間,我因多年來的高強度工作被查出患有腎癌。做完手術,領導和同事們給予我非常多的關心與照顧,總是勸我不要勞累。但我惦記著題庫建設,很快又投身工作一線。客觀題庫建完了,案例題庫建設得盡快推進,2017年、2018年,我們又開發了40余個考試案例。
這些工作完善了培訓體系,健全了管理機制,提高了培訓質量,夯實了審查能力,為審查提質增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培訓基礎。
工作多年,我敬業奉獻,無怨無悔,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陪伴家人。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我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
2006年,我在四川承擔授課任務,培訓班開班當晚,我接到妹妹去世的消息。那時,我的母親已經70多歲,患有癌癥,家中老小都擔心她承受不了打擊,家人和同事都勸我早點回去。但是,如果我離開,省局的培訓就要終止。最終,我強忍悲痛,堅持完成了授課任務。
2007年,是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代理人實務考試改革的第一年,我負責編寫代理人實務考試試題。由于保密要求,評分標準必須在考試結束后一周內完成。就在考試剛剛結束我著手準備評分標準時,家中傳來了母親去世的消息。組織部門得知情況后關切地告訴我,放下工作趕快回去吧。但我知道,由于考題是保密的,評分標準也是保密的,別的同事難以馬上接手。為了大局著想,我依然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拿出了第一稿考題答案后才趕回老家告別我的母親。
回首在知識產權局的36年,感謝和我并肩作戰的領導和同事們,感謝那些信任我、在辦公室外排隊等著和我討論案情、“讓我每天都沒法下班”的青年們。我從不后悔自己對事業的選擇和付出,因為,在我身旁,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知識產權人在默默地堅守和奉獻。
此時此刻,我已經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的激動和感激之情。感謝局黨組、感謝我的領導、我的老師對我的培養,感謝同仁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我將繼續實實在在地做好工作,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作出貢獻!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專利審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