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聞
前不久,上海市徐匯區正式發布了《外賣食品包裝件》系列團體標準。這是繼2018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外賣餐食“食安鎖”后,徐匯區通過定標準為外賣餐食安全“最后一公里”保駕護航的最新探索。
近年來,外賣平臺的快速發展和便捷體驗,使網絡訂餐日漸受到人們青睞。但其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特別是配送過程中的食品污染問題卻時有發生。為徹底堵住這一漏洞,去年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創新設計了防拆卸的一次性密封包裝“食安鎖”,通過簡單的“一抽一拉一貼”,一個小卡扣或是一張小貼紙就能為外賣餐食包裝封上“安全口”。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2019年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強餐食配送過程管理,逐步推動外賣餐食封簽,確保配送過程不受污染。為了讓“食安鎖”更安全、更科學、更規范,推動更多的第三方平臺和餐飲單位主動使用,徐匯區市場監管局指導徐匯區食品藥品安全協會編制《外賣食品包裝件 第1部分:一次性卡扣》和《外賣食品包裝件 第2部分:一次性封簽》團體標準,并委托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組織專家起草。

新出臺的標準包括范圍、分類、型號、質量要求、檢驗規則等7個部分,對卡扣、封簽兩種類型“食安鎖”的功能、分類、規格、標識、力學性能等相關指標,做了量化規定與明確要求。標準明確“食安鎖”應達到食品級要求,必須可回收,規定“食安鎖正常生產時,每一年進行一次檢驗”,并詳細明示了檢驗項目和判定規則,讓政府部門監管有據可依,消費者使用更為放心。
徐匯區食藥安辦副主任、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傅榮軍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會同食品藥品行業協會和外賣平臺,推動標準落地,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監督抽檢,讓“食安鎖”更具生命力和普及性,真正成為外賣餐食的“安心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