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既具有保本屬性又有獲得高收益可能的雙重特點,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呈爆發式增長,尤其受到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的歡迎。但隨著其發展規模的大幅增長,一系列市場亂象也隨之凸顯。如何選擇結構性存款?本文為老年投資者提供幫助。
何為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入銀行,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從而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條件下獲得較高預期利息的存款類產品。
結構性存款的存在形式是“存款+金融衍生工具”,即“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組合。投資者的存款在繳納存款準備金、存款保險金之后,剩余部分中的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銀行信貸或者固定收益類的低風險產品,保證基本的安全和收益。另外的小部分資金用于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比如與之相掛鉤的金融衍生工具。總體而言,結構性存款就是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去獲得較高收益的機會產品。
結構性存款與普通定期存款
結構性存款與普通定期存款存在較大的差別。結構性存款僅有本金納入存款保險范圍,其預期利息是不能保證的。結構性存款利息最終要看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表現。而定期存款的利息一般是固定的,按照銀行的掛牌存款利率執行。
由于結構性存款的利息浮動且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其預期利息一般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除此之外,結構性存款一般有認購期,需要到起息日才能起息,而定期存款則是當日起息。
結構性存款與結構性理財產品
很多銀行既有結構性存款業務,又發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由于名字相近,一些銀行常把結構性存款放在理財產品版塊中展示和銷售,因此十分容易混淆,老年投資者在選擇時需要詳細詢問。結構性存款與結構性理財產品有本質上的區別,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的存款類業務,結構性理財產品屬于銀行的資管產品。
結構性存款本金投向的是銀行存款,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本金一般投向了低風險固定收益類資產,后者的本金和預期收益都不在存款保險范圍內。因此,結構性存款一般是保本的,而結構性理財產品既有保本型又有非保本型的。
選購提示
分析掛鉤的衍生品種類,排除生僻的掛鉤指標。目前市面上結構性存款掛鉤的指標大部分集中在匯率、黃金與股指,相對來說,這類指標也是大眾所熟知的,也方便查詢。對于掛鉤個利率、個股、甚至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生僻指標的結構性存款,盡量不要投資。
注意資金流動性。與普通存款相比,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差。銀行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前支取一般會按活期利率計息,但結構性存款在未到期之前一般是不能提前支取的,到期才能拿回本金。因此在選擇結構性存款時,需考慮不同銀行產品的期限。
盡量選擇大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在目前的市場中,一些小型銀行暫不具備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的資格,而發行一般性存款又不具備競爭力,便與具備資格的銀行合作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以此作為變相“高息攬儲”的方式。因此,老年投資者應盡量選擇大型銀行進行投資,大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不僅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信譽。
結構性存款的本金安全且有較高的預期利息,可以作為老年投資者的選擇之一。目前,結構性存款已得到多家商業銀行的大力推廣,其規模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系列合規問題和亂象也隨之凸顯,結構性存款的投資存在諸多陷阱,老年投資者應提高警惕。(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