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曄?閆紫娟
【摘要】我國少兒出版已經進入“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的歷史新階段,以傳記圖畫書為代表的選題引進對深入理解國外少兒圖書選題,促進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的選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提出,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選題創新中應充分重視非虛構類題材的開發;拓展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關注選題背后的文化基因;重視對社會題材的充分挖掘,鏈接兒童和真實的社會生活。
【關 ?鍵 ?詞】傳記圖畫書;少兒出版;“走出去”;選題創新
【作者單位】劉曉曄,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閆紫娟,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跨文化傳播視野下兒童圖畫書的文化教育功能研究”(SZ201910028014)部分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5【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09
近年來,我國少兒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進入“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的歷史新階段。少兒出版“走出去”形成了強勁的中國風,但對中華文化的表現和構建仍須突破傳統節俗的描繪,進一步立體化和豐滿化,謀求文化層面的突破,走進全球少兒讀者的心中。此時,引進來的國際少兒出版經驗,就應當成為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借鑒,使我國少兒出版可以在國際舞臺上走實走深、行穩致遠。在對少兒出版引進來的研究中,一些獨特的圖畫書選題進入研究者視野。有研究發現,《我的叔叔馬丁的詞匯(My Uncle Martin' s Words for America)》《親愛的羅森伍德先生(Dear Mr. Rosenwald)》等圖畫書可以有效地實現家國精神、人類價值的傳遞。事實上,這類傳記圖畫書(picture book biographies)正是立體地展現文化的重要途徑,它通過描述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展示歷史上的真人真事,有助于兒童了解歷史人物如何面對困境和解決困難,從而為兒童提供人物榜樣和精神楷模,形成兒童對社會的認知。
鑒于傳記圖畫書在國外圖畫書選題中的獨特地位與作用,本研究以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為研究對象,通過“傳記/人物+圖畫書/繪本”關鍵字搜索,在當當、亞馬遜(中國)、京東三大網絡銷售平臺獲得61本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研究樣本(參見表1)。本研究透過引進版傳記圖畫書表現特點來分析其選題特征與意圖,使引進版圖畫書能夠有效地服務于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的選題創新。
一、引進版傳記圖畫書內容分析
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總量雖然不多,但是與我國圖畫書整體引進趨勢一致,美國和日本依然是我國傳記圖畫書的主要引進國。美國引進版傳記圖畫書占到全部樣本總數的67.21%,日本次之,占總額的16.39%,英國占總數的8.20%。此外,法國、加拿大、韓國、荷蘭和瑞士等國也均有傳記圖畫書被引入我國。
這些作品的主人公涉及17個國家的人物,其中,涉及美國主人公24人次、英國主人公9人次、法國主人公7人次、俄羅斯、德國和意大利主人公各3人次、奧地利和墨西哥主人公各2人次。此外,這些作品還各有一本描繪日本、巴基斯坦、瑞士、匈牙利、哥倫比亞、奧地利、波蘭和肯尼亞的人物傳記圖畫書。
1.引進版傳記圖畫書所描繪的人物榜樣
(1)透過近現代名人為兒童樹立榜樣
61本傳記圖畫書共涉及53個歷史人物,其中,3個版本的圖畫書以亞拉伯罕·林肯為主人公,以海倫·凱勒、弗里達·卡羅、萊特兄弟、可可·香奈兒、莫扎特、亨利·馬蒂斯、珍·古道爾為主人公的圖畫書均有兩個版本。另外,《馬拉拉: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女孩/伊拜爾: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男孩》雖然是一本書,但是在書中分別獨立地展示了馬拉拉和伊拜爾兩個人物的故事。因此,在后續的人物統計中,筆者將其分成兩個獨立的故事進行統計。大部分引進版傳記圖畫書透過歷史名人的成長經歷為兒童樹立正面的學習榜樣。
對人物的出生時代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主人公大多生活在19—20世紀,對當代人物也有所關注。例如,《火鳥》所描繪的是出生于1982年的著名舞蹈家“黑天鵝”米斯蒂·科普蘭;《馬拉拉: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女孩/伊拜爾: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男孩》中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則出生于1997年。
圖 1 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主人公的出生年代
(2)以文藝家和科學家為代表的多樣化職業榜樣
傳記圖畫書以真實的故事為引導,向兒童展示了真實社會生活中不同領域的優秀人物,包括政治家、科學家、文藝家、教育家、醫生、探險家和運動員等,為兒童了解社會提供了一種渠道和途徑。我們可以看出,圖畫書所覆蓋的職業范圍很廣,其中,一些作品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例如,《最想做的事》就以美國政治家、教育家和作家布克·華盛頓為主人公。本研究對此類作品人物職業的劃分視傳記圖畫書中所重點描繪的人物貢獻進行歸類,例如,將布克·華盛頓視為教育家。
作家、畫家等文學家和藝術家是傳記圖畫書中最為常見的選材來源,在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中占據半壁江山,如《追逐夢想的男孩》《鄧肯:生命的舞者》等;其次是關于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如《居里夫人》《星際信使伽利略》等。
2.引進版傳記圖畫書所傳遞的精神主題
(1)興趣、夢想與努力堅持的個體成長歷程
人物是傳記圖畫書的靈魂,引進版傳記圖畫書往往通過主人公的童年成長經歷激勵兒童讀者要忠實于自己的興趣,克服阻力并通過不斷地努力去追尋夢想,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圖畫書的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往往與兒童讀者一樣面對著他人的批評、質疑,甚至,產生對自己的懷疑。例如,《色彩追夢人》中童年馬蒂斯“什么都不擅長”,但他“善于做夢”,并“勤學苦練,還嘗試新畫法”,終于成為享譽世界的畫家;《喜歡涂鴉的男孩》中童年的蘇斯博士雖然是別人眼中“最不可能成功的人”,但是他遵從興趣,不斷堅持,最終同樣獲得了成功。引進版傳記圖畫書捕捉了兒童成長歷程中經常 面對的困難、挫折與疑惑,并通過名人傳記的形式,向兒童讀者傳遞了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得成功的精神主題。
同時,這些作品也告訴了兒童讀者成功者所擁有的共同品質:心懷夢想,保持好奇心和熱情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無論是《愛看書的男孩》,還是《星際信使伽利略》,絕大多數作品中所描繪的主人公,在童年時期都心懷夢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刻苦和努力。《雪花人》中的班利特“在別人圍在火爐旁取暖、騎馬或坐雪橇時,都在研究雪”;《鞋子里的鹽》通過小喬丹的故事告訴讀者“耐心、努力練習和誠心禱告,這才是喬丹成為一米九八超級籃球明星的真正原因”;《天鵝》中的舞蹈家安娜·巴普洛娃通過不斷的練習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并將舞蹈帶給了全世界人民。
(2)自由、平等、和諧的社會精神追求
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不僅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向兒童讀者講述個人成長中應具備的精神品質,而且展現了主人公心懷大愛和對社會自由平等的追求,向兒童讀者傳遞了自由、平等、和諧的社會精神。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的人物選取往往與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歷史事件相聯系,通過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及其身上所表現的勇敢、堅定、樂觀品質,側面反映了戰爭、婦女獨立、自由和平等歷史類問題。
引進版傳記圖畫書通過贊揚主人公心懷大愛的品質,向兒童讀者傳遞正向的精神內容。例如,《天鵝》中的安娜·巴普洛娃惦念著“在世界一些地方,還有人沒聽過樂曲”;《驢子圖書館》致力于“把書送去遙遠的山區,讓那里的人們也有書讀”的鄉村教師路易斯,以及相信“科學就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生活,去調查研究新東西的學問”的《居里夫人》。而這種大愛同時也往往意味著對傳統的挑戰,就像《我有一個夢想》中的馬丁·路德·金,《自由的蘋果》中的海莉等。這些人物則更突出地表現了主人公沖破社會偏見的勇氣,努力實現夢想并為爭取人類的自由而付出努力。另外,61個樣本中的25位女性主人公均敢于突破傳統與偏見,追求自由與平等。比如,《可可·香奈兒的小黑裙》中的香奈兒堅持自我,向傳統美發起了挑戰;《建筑師林瓔》的主人公因為年輕和無名而飽受爭議時,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
除此以外,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中還突出地反映了人類追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望,引導兒童讀者建立關愛環境、保護自然的理念。《在肯尼亞種樹——旺加里·馬塔伊的故事》《花婆婆》《種樹的男人》以及以動物學家珍·古道爾為主人公的《我……有夢》和《觀察者》均體現了這一理念。
二、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的特點
1.小傳記中理解大社會
傳記、文化與歷史之間具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引進版傳記圖畫書重視表現個體與社會的密切關系,重視描述個體身處特定歷史時代和人際關系之中,如何與命運和社會抗爭,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推動社會發展,強調個體命運與社會命運、國家命運和人類之間的緊密聯系。例如,普通的巴基斯坦兒童的努力如何影響了整個民族;一個女性對科學的貢獻,如何影響了世界對女性所能夠從事職業的看法等。引進版傳記圖畫書讓兒童通過與自己生活年代更為接近的近現代小的人物和故事理解大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發展。
2.重視人文與科技兩大社會支柱
引進版傳記圖畫書一方面注重通過文學家、藝術家的生平事跡,為兒童打開一扇藝術大門,另一方面也重視通過科學家的成長故事,鼓勵兒童運用智慧解決問題。藝術家傳記題材使藝術家更容易得到低齡兒童的喜愛,讓兒童來理解每一位藝術家詮釋世界的不同方式,建立多元化視角和批判性思維,與圖畫書的結合則有機會為兒童展示不同的藝術類型,全方位地對兒童進行人文和藝術啟蒙。科學家傳記同樣所記錄的不僅是科學家,而且鼓勵兒童對科學理論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科學與社會關系進行探究。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的職業描述向兒童讀者滲透出人文藝術和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三、引進版傳記圖畫書對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選題創新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少兒出版空前繁榮,在世界少兒出版的舞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從“走出去”向“走進去”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積極認識少兒出版對兒童讀者發展和國家形象傳播所負有的雙重責任,要讓少兒出版透過豐富而立體的選題,引領全世界兒童讀者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并喜愛中國。可以說,引進版傳記圖畫書讓少兒出版領域看到了超越單純趣味與娛樂的另外一個世界,意識到少兒出版應該引發兒童與現實世界的共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也涌現了大批感動中國、感動世界的優秀中華兒女。這些都值得向兒童闡述。可以說,引進版傳記圖畫書所觸發的不是對傳記本身的思考,而是未來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選題應該具有怎樣的視野。
1.改變以虛構類選題為主的局面,加大非虛構類選題在“走出去”中的比重
優質的少兒圖書應有利于加深兒童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我國少兒出版肩負著向世界兒童傳遞中國聲音的使命。雖然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虛構類故事選題仍然占據優勢。縱觀歷年凱迪克大獎獲獎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傳記繪本《天空在腳下》《雪花人》《發光的孩子:青年藝術家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的故事》等以及《火車頭》等非虛構類紀實文學占有重要席位。這顯示了非虛構類題材在傳遞社會價值觀、承載社會責任方面的重要意義。當前是我國少兒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時期,在重視少兒出版的兒童本位時,我們需要認識到兒童本位并非是對兒童單純的順應。圖書是幫助兒童形成政治文化觀念、道德認同的基本手段,成人需要引領兒童將其生活與社會價值聯系起來。因此,在“走出去”選題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虛構選題和非虛構選題的均衡,通過多樣化的選題更全面地向兒童傳遞與中國有關的地理、歷史、社會和經濟案例,幫助全世界的兒童了解真實的中國,適應變化中的社會。
2.拓展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關注選題背后的文化基因
以傳統文化為代表的少兒圖書雖然在國際舞臺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不容否認的是其對傳統文化的呈現方式仍過于依賴節日、習俗、非遺等傳統文化主題。無論是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看,還是從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角度來看,少兒出版選題都應更加重視選題背后的文化基因,意識到文化就滲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之中,學習引進版傳記圖畫書透過人物、情節傳達精神主題的寫作手法,避免將傳統文化與真實生活割裂開來。比如,《石頭湯》《七只瞎老鼠》等作品能夠透過故事展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中國精神,善于通過《安的種子》這類小故事來展現大文化,讓兒童的精神世界與優秀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并能有所創新。
3.重視對社會題材的充分挖掘,鏈接兒童和真實的社會生活
通過對引進版傳記圖畫書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圖畫書的兒童性與社會性、趣味性與教育性并非截然對立的,而是有機聯系的共同體。兒童的發展體現在其與社會的互動之中。因此,少兒出版的“走出去”選題要更加關注當今社會的發展,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社會現象觸發其樂觀、好奇和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例如,新世紀出版社在2018年與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地鐵是怎樣建成的》《地鐵是怎樣運營的》以及《地鐵是怎樣設計的》就在兒童讀者中引起了不錯的反響。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于2017年開始出版的“中國力量”科學繪本系列不僅展現了中國境內的超級工程,而且以東非“蒙內鐵路”修建為主題的《鐵路通車了》向全世界的小讀者傳遞了中國力量、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我國圖畫書選題需要充分重視社會題材的挖掘,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重大進步、人民生活的切實改善及各行各業涌現的優秀人物,關注中國,也更要重視世界文明,從而推動少兒出版的對外文化傳播。
互容、互鑒和互通是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石。在我國圖畫書出版高速發展并尋求文化突破的關鍵階段,對引進版傳記圖畫書內容與特點的分析,有利于我國少兒出版選題建立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性思維;有利于擴展選題思路與范圍;處理好“兒童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要求與需求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少兒出版真正構建國際化視野、創新性思維,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提高中國文化對外出版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優質的少兒圖書可以幫助兒童建立開放、包容的文化和社會視野,通過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圖書為兒童建立與歷史、現實和中國對話的渠道,讓原創圖畫書“走出”國門,“走進”全世界兒童的心中。
|參考文獻|
[1]李學謙. 學習十九大精神 ?走好中國少兒出版國際化之路[N]. 國際出版周報,2018-1-8(8).
[2]姜洪偉. 美國繪本題材對我國繪本生產的啟發及思考[J]. 中國出版,2013(15):44-47.
[3]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Reading framework for the 2009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R].Washington, DC: 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2008.
[4] Young T.A. Miner A.B. Guiding inquiry with biography breaks and the C3 framework: can one person make a difference[J].The Reading Teacher, 2015,69(3):311-319.
[5]Farris P.J. Fuhler C.J. Developing social studies concepts through picture books[J].The Reading Teacher,1994(5):380-387.
[6] Shantz J. Biographical Sociology:Struggle over an emergent sociological practice[J]. Auto/ Biography Studies, 2009, 24(1):113-128.
[7] Galda L. Short K. G. Children' s Books: Visual Literacy: Exploring Art and Illustration in Children' s Books [J].The Reading Teacher, 1993(6):509-511.
[8] Nye M.J. Scientific Biography: History of science by another means? [J].Isis,2006(2):322-329.
[9] Farris P.J. Fuhler ?C.J. Developing Social Studies Concepts through Picture Books[J].The Reading Teacher,1994(5):380-387.
[10]Wolk S. Using Picture Books to Teach for Democracy[J].Language Arts,2004(1):26-35.
[11]蒲瑤,陸明. 構建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文化對外出版話語體系[J]. 中國出版,2019(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