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清
近年來,山西山陰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駱惠寧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實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農業三大戰略之一——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基地建設,緊抓機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玉米和小雜糧種植雙輪驅動戰略,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優化糧經飼比例、優化主糧(玉米)和小雜糧種植面積比例,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構建以玉米種植、奶牛養殖和特色小雜糧種植的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體系,在全省走出了一條有機旱作農業創建示范之路。
山陰縣地處晉北黃土高原,我國半鐮型農牧交錯帶之一雁門關農牧交錯帶黃金區域,年平均氣溫7℃左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有利于小雜糧種植推廣,不僅是全省產糧大縣,也是一個奶牛養殖大縣,擁有8萬頭奶牛,全年可提供25萬畝耕地所需有機肥,為改良土壤、發展綠色農業提供了條件。

山陰廣武長城
近年來,山陰縣瞄準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的農業生產總目標,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全省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雁門關生態畜牧核心區”兩大基地為契機,不斷優化種植業內部結構,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糧改飼試點工作,實現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好、有機旱作區域規劃好、滲水地膜谷子示范好、發展規模把握好、政府各環節服務好、種植六要素實施好”六個好的典型經驗;形成了農牧循環化、農水集約化、種植區域化、品種優良化、技術集成化、耕作機械化、托管保姆化、產品品牌化“八化”旱作節水農業發展模式,成為山西省農業大縣和畜牧強縣,被山西省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山西富硒谷子強縣”,是全省5個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之一。
特別是2014年以來,山陰縣立足縣情,在上級黨委、政府和農業、水利部門大力幫助下,在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悉心指導下,在山區和山坡區試播推廣的滲水地膜谷子旱地穴播技術取得成功,共投入節水資金近1億元,實現節水灌溉總面積28萬多畝,其中渠灌面積16萬畝,管灌面積12萬畝,膜下滴灌面積0.7萬畝;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共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20家,其中“513”龍頭企業18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旱地谷子種植面積也由不足1萬畝發展到今年的7萬多畝,僅此一項,農民年增收近9000萬元,1.9萬農戶戶均年增收4700元以上,為農民增收開辟了致富門路,2017年貧困縣摘帽,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561元。山陰縣被省政府確定為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以來,進一步加大雜糧品牌打造,共認證了有機品牌5個,綠色品牌10個,無公害品牌17個。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全縣實際,山陰縣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實施意見》,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發展規劃,重點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農水集約增效、旱作良種攻關、農技集成創新、農機配套融合、綠色循環發展六大工程,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生產生態和諧相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有機旱作農業道路。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工作初見成效。
近年來,山陰縣緊緊抓住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糧改飼”、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創建、雁門關生態經濟畜牧區建設等利好政策,統籌項目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創建工作落地落實,為示范縣的創建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山陰縣財政每年投入800多萬元,為旱地谷子種植免費提供地膜、復合肥和農機具補貼。省農大、農科院在合盛堡鄉建立了農科站,50多名專家輪流駐守工作,深入田間地頭試驗示范農業科技,特別是姚建明教授從2015年開始,選擇我縣在全省率先試驗試種滲水地膜旱地谷子,充分利用5毫米以下無效降雨量,使旱地變“水地”,提高了出苗率和成活率,每畝種植株數達6000穴、2.5萬—3萬株,是過去傳統種植的4倍—5倍,且無需除草、鋤耬,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畝產比過去傳統種植增產500多斤。在此基礎上,市縣農技部門大力開展科技知識講座,建立科技示范田,以示范效應帶動種植戶科學生產、科學管理,實現了“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為有機旱作農業的全面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山陰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扶持古城乳業、鑫霏農業、駿寶宸農業科技、宏遠農機、惠牧源、惠民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資金、服務、人才等方面為龍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通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其產業化發展的輻射面和帶動力。2016年—2018年,鑫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模式,簽訂訂單農業3.6萬畝,帶動農戶戶均增收4500元。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堅持“種養加銷”鏈條式循環發展,初步形成了特色富硒農作物種植、儲存、加工、銷售,牧草種植加工和奶牛養殖,2018年,實現產值1280萬元,入社的5000余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萬元。駿寶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突出“高端智能、先進實用、性能優先、綠色環保”特點,已經形成了覆蓋山陰、應縣、朔城區、右玉、大同左云、新榮區6個區縣、116個村、42個合作社、4000多農戶、6.4萬畝的托管網絡體系,構建起了惠及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
山陰縣緊緊抓住我縣被評為出口雜糧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大好機遇,抓好標準化基地建設,促進小雜糧增產提質。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搞好品牌建設、包裝提升和市場推介,在品牌、品質、品位上下功夫。支持和鼓勵企業參與各級農產品評優、評獎活動,著力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積極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重點扶持“古城”乳業、“鑫邦”燕麥、玉龍土特產、泰昌農業等企業的發展壯大。全縣特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2.03萬畝,創建了“百匯農珍”“塞外火山土”“醇膳”等一批優質小雜糧農產品名牌。“山西富硒谷子強縣”申報成功,“中國·富硒小米之鄉”已授牌。
“制國有常,利民為本。治國之道,富民為始?!鄙疥幙h將一心一意謀發展,盡職盡責作貢獻,創先創新爭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