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平
摘 要: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群眾文化活動的日益豐富和完善,是社會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個側面體現,組織和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對于社會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會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能作用,應該將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機連接起來,發展先進社會主義文化。同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文明建設又能夠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兩者之間相互融合。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分析了群眾文化和群眾活動的概念,然后論述了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廣大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社會文明建設 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1
在社會文明建設過程中,除了要加強物質文明建設之外,還應該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同發展才能夠構建強有力的社會主義文明。在全新歷史時期,要深刻的了解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促進作用。只有保證群眾更好的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當中,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周圍的生活環境也會變得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優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降低各種不良的社會事件發生。
一、群眾文化與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是一個涵蓋內容十分廣泛的文化活動范疇,這個范疇不僅僅是將文化和群眾兩個主體相互結合,他與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與新文化建設密切相關,因此在整個文化建設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群眾文化是相對于專業文化而言,該種文化具有參與的廣泛性,是一種社會性的文化活動形式,和職業文化的獨特性專業性相區別。群眾文化包含了豐富的范疇和內容,主要包括了文化工作,文化活動,文化事業文化隊伍等各個方面。群眾文化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群眾文化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的根本區別在于群眾文化的參與程度更強,是一種自娛自樂群眾參與的文化形式,具有職業外的外部表現形態。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參與的自發性,參與的娛樂性,參與的開發性,是社會大眾以自我的意志和意識,對群眾文化的一種實踐和探索。群眾文化活動的這種自愿參與性,體現了個體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也表達了個體加入群體,實現個體自我發展,與群體進行有效結合有效廉潔的意愿。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主要表現,由于參與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表現形式更加靈活、更加貼近群眾實際生活,內容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華兒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社會大眾在參加各種文化活動過程中,主要以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參與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形式,這是我國群眾文化發揚壯大,不斷完善的主要驅動力。另外,通過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形成了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現了人民群眾的自主開發性,這是實現群眾文化活動多樣化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它展現了社會大眾的思想文化提升,從而保證了群眾文化活動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發揮群眾文化活動在促進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職能作用。而職業外的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活動相對于其他文化活動的外部獨特區別,該種形式具有寓教于樂的特點,它是傳統專業文化所不具備的。
二、中文化活動對社會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1.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正因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是社會大眾,民族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能夠更好的融合,更好的發展。民族群眾文化來源于56個民族的生產和實踐。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文化形式和表達形式,展現了地方民族的特色,他是民族文化在民間的一種傳承。社會文明建設過程中,大眾通過自主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當中,能夠在活動當中不斷增加知識。為增強知識積累,從而顯著提高個體的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地方民族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統優秀文化,為加速中華文化傳播發揚奠定堅實基礎。通過群眾文化的不斷展現不斷表達,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為加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只有人民情操得到提高,才能夠更好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夠切實提升整個國民的文化素養。
2.提升社會大眾的幸福感
城市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多社會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產生。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物質得到極大滿足的大背景下,如何豐富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成為社會文化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社會大眾在物質文化得到滿足之后,感覺到精神匱乏缺乏幸福感,為此就需要在加強社會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職能作用,更好調節社會大眾的緊張情緒,在全社會上下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文化氛圍,幫助人民群眾消除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多種煩惱和問題,讓社會大眾通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快樂,感受愉悅,不斷調整心態,并將文化活動中的愉悅帶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使得生活更加精彩,更加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愿性和參與性,個體在參與集體過程中能夠通過集體的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更好的緩解工作學習中的壓力、釋放身心,保證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日常工作和學習當中。
3.培養社會建設人才
群眾文化活動,部分階層部分教育層次,任何從此任何受教育程度的群眾均可以參與其中。社會大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出發點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會受到文化層次和社會階層的影響,在這一狀態之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和諧,相互之間的影響也更加深入。通過越來越多人的參與,整個文化素養會顯著得到提升。人民群眾在這種理念的驅動之下,能夠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當中,不斷注重提升自我綜合素養,滿足現代社會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建國.試論公共服務背景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J].中國民族博覽,2018(12):63-64.
[2]彭宗健.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實踐與思考[J].文化產業,2018,11(5):61-62.
[3]徐瑋婧.淺談群眾文化活動主持人職業特點及素養[J].影劇新作,2018(4):177-181.
[4]圖力古爾.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融合[J].內蒙古藝術,2018(4):86-88.
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探索[J].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7(3):47-48.
本文系:全國教科文 “十三五” 規劃課題《地方黨校行政管理創新探索》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編號:JKW18006-321。
?訪中交流溝通技巧研究[J].采編雜譚,2017(11):20-21.
[2]張冬梅.記者在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經驗交流,2014(10):52-53.
[3]潘娜.與孩子從“面對面”到“心貼心”—淺談少兒節目記者工作的采訪技巧[J].新聞天地,2012.
[4]孫倩.少兒節目采訪的特殊要求[J].業務廣角,201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