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陜西省榆林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市12個縣區都是老區縣,75%的鄉鎮為老區鄉,84%的行政村為老區村,老區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75%以上。榆林是陜北建立黨的組織和紅色政權最早的根據地之一,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解放戰爭的轉折點。當年,榆林老區人民父送子,妻送郎,前赴后繼上戰場。榆林參軍人數達25500多人,為革命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16304人,被殺害群眾2200多人, 13.5萬人次參加支前,提供糧食600多萬公斤、軍鞋42500多雙、衣物近13萬件。新中國成立之后,老區繼續以豐厚的物資支援著祖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時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為此,建議各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身邊寶貴的紅色教育資源,建立革命紀念場所,將其開辟成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陣地。場所內布置應以陜北革命歷史為背景,以當地黨史、革命史為主線,以參加革命活動的英雄、犧牲的革命英烈為重點,通過歷史圖片、微縮景觀、場景再現、實物陳列、聲光影像等表現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再現當地近百年來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畫卷,深刻展示不同歷史時期革命烈士的精神風貌。
陜西省榆林市老促會會員 王德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