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子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值班律師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國家,其目的在于為刑事訴訟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詢、轉交材料等服務,用以保護其司法人權。2006年,我國最開始在河南省進行值班律師的試點,之后逐步在全國擴大范圍。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刑事訴法修正案十,將值班律師作為一項法律制度正式寫入法律,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在我國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狹義來講主要是由控(檢察院)辯(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審(人民法院)三方主體活動構成的。其中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性質上屬于公權力機關,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力,肩負著懲罰犯罪、實現公平正義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與之站在對立面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這個三方結構天然的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刑訴法的制度設計中應當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被追究刑事責任者的人權。
《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提出法律幫助請求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1]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2]。
從司法實踐來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其被送看以后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對于自己想表達的訴求以及遭受刑訊逼供等違反法定程序的偵查行為時經常會面臨求助無門的情況。根據聚法案例的統計,目前我國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率約為14%,上海、安徽、北京辯護率最高,新疆、海南、青海辯護率最低[3],由此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和專業的法律幫助,值班律師制度的設立彌補了此項缺陷。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值班律師制度的設立使進入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在有新的情況或者其他問題時能及時獲得值班律師的法律服務,在有利于偵查機關盡早查清案件事實的同時還有助于保障人權,使無辜者免受冤枉,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率;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社會結構復雜,根據對實際發生的刑事案件統計,大多數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出身貧困,法律意識淡薄,這部分群體既沒有能力委托律師辯護也不符合法律援助制度,在訴訟過程中是不能得到辯護人提供的法律服務,這一局面是有違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精神的,我國設立的值班律師制度解決了此項問題,是我國人權司法保障事業的巨大進步。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熊秋紅如此評價我國的值班律師制度:“值班律師在第一時間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幫助其盡快了解法律規定,知悉法律后果,緩解恐懼、焦慮、對抗等不良情緒,理性面對刑事追訴,這既有利于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4]
刑事訴訟的過程呈現出的是控辯雙方的對抗,就如同競技中的攻防兩方,只有雙方在攻擊和防御手段上機會均等,參與訴訟的機會平等才能有最終贏得訴訟的機會和能力。[5]在刑事訴訟中,公檢法屬于公權力機關,具有相當高的權威和強制力,犯罪嫌疑人惡化被告人在控辯審三方中天然的處于弱勢地位。為了改善這種不平等的訴訟格局,平衡雙方的訴訟力量,刑事訴訟法特別強調優先保護被追訴者的訴訟權利和合法權益。值班律師作為專業法律知識的擁有者,為被追訴人提供法律幫助,能夠有效增強被追訴人的訴訟力量,使得控辯雙方力量盡量均衡。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控辯雙方力量均衡是確保審判機關公正審判的制度前提。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是訴訟過程中被追訴人的對抗武器,不僅可以調節控辯雙方實力的差距,還可以強化被追訴人的程序參與程度。刑事審判的公正要求被追訴人有效參與法庭審理,提出對自己有利的充分的證據,實現刑事審判的程序公正。目前,雖然值班律師不提供出庭辯護服務,但通過審前羈押階段的法律幫助,被追訴人對所涉及的案件及自身權利有了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有能力提出對自己有利的主張和證據,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和事實也有時間委托律師進行有效辯護,進一步實現司法實踐追求的控辯對等。
一直以來,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活動呈現出重實體、輕程序的特點,一個刑事案件從立案偵查到審查起訴再到法庭審判,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完整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程序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損害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刑事犯罪領域,不認罪案件的比率達到30%左右,而基層法院70%-80%的案件可以走認罪認罰從寬和速裁程序,值班律師對于這兩種制度設計必不可少。如此一來,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就能一直貫穿訴訟活動始終,值班律師可以及時幫助在押的被追訴人,就其受到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的情況提出申訴、控告,有利于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在整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貫徹落實。對公檢法的司法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保證我國刑事訴訟的程序公正,實現刑訴法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
隨著值班律師制度的確立和發展,我們應當直視和關注其中暴露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在《意見》中值班律師的主要職責是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一般的法律咨詢,幫助他們選擇刑事訴訟程序(包括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除此之外還規定了值班律師必須見證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與其他律師不同,并不具有強烈的辯護色彩,自然也不會出庭辯護。
從上述規定不難看出,值班律師制度中側重于強調律師的程序權利和職責,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律師與一般律師無異,相比而言前者的范圍要小得多。對于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和拿到執業資格的新人律師來說,承擔起基本的法律幫助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值班律師所需專業技巧較高,要想成為一名成熟的值班律師是需要一定時間和專業培訓的。
《意見》從各個方面考慮了可以擔任值班律師的資格,并規定值班律師都需要經過選拔和培訓才上崗,因此可以讓年輕律師來做,這樣既保證了值班律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和水平,又可以以此為契機鍛煉和培養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
法律人的職責就是將自己所學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實現公平正義,促進司法改革。值班律師制度目前在我國大體上是依照行政區劃來組織實施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從各地律師事務所抽調律師輪流派駐到人民法院,看守所進行辦公,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隨時提供法律幫助。這是值班律師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所以值班律師制度是一項與法律援助類似的公益性公共服務,應當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組成部分。
值班律師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屬性相似:其一,都具有公益性,在這兩種制度中律師并不是一種盈利性職業,相反的,他們應當把為被追訴人提供法律幫助當作國家和社會賦予的責任。其二,都具有無償性,在這兩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不向律師支付律師費,無償的享受律師為他們提供的法律事務咨詢或辯護。其三,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建立實行多年,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律師值班制度是對于法律援助制度的補充和完善,所以,律師值班制度也應當由法律援助機構統一進行管理,建立完善的人事機制、運轉機制等,形成體系化管理。
雖然值班律師制度屬于公益事業,但是充足的經費是保證此項制度正常運轉和持久生命力的基礎。若沒有充足的物質基礎,會降低值班律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使值班律師制度的價值大打折扣。就值班律師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值班律師的主要辦公經費來源于國家財政補貼,但是這些經費往往是不能覆蓋整個訴訟過程值班律師的必要費用支出的。如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給予值班律師每人次50元補貼,2015年后,杭州市調整了值班律師的補貼標準,由每人每天100元上浮到了260元。[6]單從廈門和杭州來看,在高物價水平的今天,財政補貼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拓寬資金渠道來源是一項可行性措施。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可以設立值班律師基金會,并制定相關具體規則,為值班律師制度注入資金支持。
值班律師制度與其他法律制度一樣,完全依靠律師們的職業道德來約束自我是不可能的,其中不乏部分律師玩忽職守,不能完全、正確的履行職責,設立相應的監督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設立嚴格的季度考核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值班律師的設立源于國家和社會賦予律師們的一種社會責任,受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思想的影響,我們應當設立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提高和調動值班律師工作的積極性。一方面可以在考核制度中實施全國范圍內進行工作模范和先進個人的評選,另一方面可以給表現非常優秀的值班律師進行物質獎勵。第二,明確值班律師失職行為的法律后果、建立失職值班律師黑名單。應當嚴懲對于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的失職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對其進行立案偵查,值班律師應當效仿法官的終生責任制,對于每一個律師負責的案件都應當負責到底;對于出現上述情況的律師應當納入到值班律師黑名單中,并按季度進行定期公示,在下一季度表現優秀者可以從黑名單中移除。
總之,因為我國值班律師制度起步晚、發展經驗不足,在司法制度的改革與完善過程中,值班律師制度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我國司法機關應當承擔起建立與值班律師制度相配套的體系和制度,從而使值班律師制度永葆生命力,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價值實現更大程度的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