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棕州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投放危險物質罪,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投毒罪。兩者相比而言,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外延更為廣范,指的是故意投放毒害性、腐蝕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投放危險物質罪所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對投放毒害性、腐蝕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會公眾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財產安全。犯罪對象是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毒害性”物質,系指能對肌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因而損害肌體、引起功能障礙、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質。如氯化鉀、氰化鈉、砒霜及其他各種劇毒品。
1.直接客體:投放危險物質罪所妨害的是國家對有毒物品的管理秩序和穩定的社會安全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2.危害行為:此罪的行為人必須實施可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但是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或者是實施了投放危險物質行為并且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后果的行為,造成的后果包括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等等。
3.直接后果: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直接的影響是導致被害人身體受傷或者死去,對被害者家庭造成巨大損失。
4.犯罪的主體:一般主體
5.投放危險物品罪的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間接故意。
以危險物質形式犯罪的農村犯罪率較高。犯罪的本質特征是使用危險物質進行犯罪活動,危害公共安全。由于不同的行為與結果交織在一起,使得結果也在實踐中不斷變化,使得幾次混亂一時的斷裂,成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嚴重犯罪,近年來勢頭很高。在實踐中,由于案件的隱蔽性和復雜性以及危險貨物來源的復雜性,很難獲得直接的犯罪證據。犯罪的直接證據很少,作案工具難以收集,危險物品迅速丟失,致使難以起訴,難以判斷。因此,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注意收集、固定和分析證據。
1.強化物證意識。一定層面上如今的司法的證明主要是靠物證作為支柱的,所以,在本文的這種案件中,認真組織犯罪現場勘查,發現客觀性強,全面收集物證。案件發生后,偵查人員應盡快趕赴現場,對犯罪嫌疑人的指紋、被害人嘔吐、中毒船只等證據及時取證,防止損害和損失的證據。努力收集犯罪的工具,犯罪的痕跡,從犯罪遺留物品,刑事犯罪故意和無意帶走后,各種物體和機關、受害人嘔吐,浪費材料的證據,如完善證據制度的證明價值。特別注重收集有害物質和有害物質使用的船只發射,他們提出的最關鍵證據的客觀性的危險物質,在大部分刑事和船只的危險物質對有害物質或清潔的破壞,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目的證實犯罪證據損失,并將危險物質的客觀證據的情況下,由一個主要的障礙犯罪的基本事實。
2.規范檢查和鑒定程序。不同毒物引起的毒性不同。用先進的儀器分析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要善于分析毒理學和毒理學,這不僅涉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
對該段性質的判斷還包括對其行為的真實性和口供真實性的核實。在這類案件的情況下,有的時候只能有犯罪人的口供,卻沒有其他的有用的物證,但是嫌疑人是有可能翻供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的證據得到證實,嫌疑人的供述是不穩定的。因此,對此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身份認定的真實性進行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檢驗鑒定應嚴格按照程序標準進行,檢驗結果不科學、可靠,尤其是檢驗材料的保存。
3.及時訊問和固定嫌疑人。訊問嫌疑人時,應當仔細組織訊問,核實嫌疑人的供述各方面。為應對現有物證進行必要的分析,組織在訊問后,訊問詳細的偵查計劃、大綱、審判程序可能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準備,對嫌疑人所說的話要趕快進行鑒定,收集可靠的痕跡及物證。規范偵查行為,提高偵查水平,在犯罪嫌疑人的要求是有罪的供述,應迅速安排第一現場,固定證據,對犯罪嫌疑人和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口供,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以防止自己準備。
1.找出現場檢查材料
這些材料應該主要有被害人身上施放出來的物質以及犯罪嫌疑人留下來痕跡和物證。注意現場物品的位置、數量、性質、氣味,妥善保管。在中毒現場,罪犯經常留下腳印、指紋、文件、偽造的信件、信件、日記或其他與犯罪有關的標記和物品。提取時,應注意觀察其在現場,位置的距離,與身體相關的對象之間的關系等,以及現場的環境和條件,如現場是否緊閉門窗,好,室內通風率,灶臺的位置,燃氣管道漏,糧食、蔬菜、食品等實體,可能摻有毒藥,無論是在現場,其他家畜,蒼蠅和其他昆蟲中毒和死亡。
2.對中毒尸體的檢查
法醫將對中毒尸體進行檢查,并可邀請病理學、毒理學和細菌學專家參加。重點檢查:身體的位置和姿勢,嘔吐,唾液,粉粉的衣服或其他異常痕跡,瓶子里面的口袋里,或有沒有在她身上,疤痕的補丁,和死亡的地方,如尸僵現象,口腔的異常變化,皮膚有無被針扎的跡象,陰道里有比較可疑的物質;各器官測試狀態觀察,如顏色、氣味、存在異物、出血,有無腐蝕、燃燒現象。同時,應當提取器官或組織進行物理和化學檢查,查明中毒原因,品種和數量毒藥等中毒案件,共同犯罪動機的類型有:報復社會,愛情,經濟沖突、家庭糾紛,憤怒蔓延,嫉妒、封建迷信、悲觀、偏執、崇拜式的教唆等。第一個問題是它是否是意外事故。死者所表現的消極情緒,室內殘留毒物或容器的毒藥,并保持容器有死者的指紋,死者可能有一個手寫的信,并有可能中毒;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故是食物引起的,它可以從死者的個人情況分析,家庭的飲食和接觸有毒源條件。毒藥謀殺可以從以下條件判斷:死者的精神狀況良好,沒有自殺的因素,從家里沒有毒,在工作或勞動,在現場不接觸毒物的條件并沒有發現有毒殘留物,也沒有發現毒藥的容器,來歷不明的現場發現一個空的毒藥瓶,死者家中發現有毒食品或食品袋,現場可能有其他的犯罪也發生過,也可能留下其他的痕跡。
總之,危險物質罪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理論領域,基于當前的犯罪率高,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和總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偵查能力和掌握證據的能力,依靠公安部門,有效地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