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歡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聲音商標被長期的使用宣傳后,會在消費者群體中形成一定影響力,使消費者在生活中將這些特殊的聲音標志與相應的商品或服務聯系起來。
國際條約中有關聲音商標的可注冊性可追溯至2009年《關于商標法的新加坡條約》。TRIPS協議也認可,只要商標能夠用于區分商品或服務的來源就可被注冊。在此之后,世界各個國家及地區逐漸修改法律,認可聲音商標。
但由于聲音商標的不同于傳統商標的特性,聲音商標在實踐中將遇到許多的問題,如聲音商標如何準確描述、審查程序、審核標準等。而騰訊的聲音商標第一案讓聲音商標顯著性審查標準成為熱議的焦點,由此也引發筆者對我國聲音商標顯著性審查相關概念、現有標準所存在問題及其相應修改意見的若干思考。
本文利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分別以聲音商標和商標顯著性為檢索詞,對2003年以來的論文進行檢索并分析,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許多學者都對商標顯著性的概念進行了不同的界定。曾陳明汝教授認為:“商標之顯著性乃為商標表彰自己商品以與他人商品相甄別之固有屬性。”黃暉教授認為:“商標的顯著性也叫做商標的識別性或區別性,具體是指該標志使用在具體的商品或服務時,能夠讓消費者覺得,它應該或者實際與商品或服務的特定出處有關。”彭學龍教授將顯著性界定為:商標標示商品出處并使之區別于其他同類商品的屬性。
觀察上述觀點,各學者都從商標具備的功能的角度對顯著性進行界定。從這個角度來看,顯著性作為商標的固有屬性,能夠標示商品或服務來源。
由于我國聲音商標相關法律制定時間尚短,國內出現較多針對聲音商標法律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我國聲音商標注冊制度中顯著性標準現存的很多問題。
第一,法律規定模糊。楊總琴與李鵬專門研究認定了聲音商標的實質性要件規定。楊總琴提出商標法有關聲音商標的相關規定并不清晰,也沒有出臺任何相應的司法解釋。提出相似問題的還有蔣汝岱。王曉珮則更直接的提出,即使我國的審查及審理標準過于籠統,不足以解決在審查聲音商標顯著性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我國現在對于通用性聲音是否可以當作商標被允許注冊還在進行熱烈討論。何瀟提出,聲音商標的審查更應該綜合考量消費者是否已經建立聲音與商品或服務之間的聯系等因素。獲得顯著性并不應該作為聲音商標注冊的唯一要件,我國《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應作出更細致的規定,禁止通用聲音和功能性聲音注冊商標。針對這一點,李寧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判斷聲音標識的顯著性與否,應采取多種標準并視個體情況的差異進行合理判斷。
另外還有個別學者提出的一些涉及細節的問題。比如隋晶提出聲音商標審查中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還不夠。針對具體審查審理過程,王蓮峰還對“長期使用”的審理效果提出了質疑,認為企業雖然很容易證明聲音商標被“長期使用”,但這并不能有效地說明商標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體現。我國聲音商標相關規定出臺的時間尚短,故在適用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的問題,這些學者通過法理、實際等多角度出發,確實會對推進相關法律的完善奉獻出巨大的力量。
針對聲音商標顯著性標準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在仔細研究比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后并結合現有理論基礎、現實情況,給出以下修改建議。
我國《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只提出了“一般情況”的抽象概念,但并沒有具體闡述哪些聲音能夠適用獲得顯著性標準。筆者認為,可先區別聲音的不同類型,進而適用不同規則。所以注冊樂曲或自然界類聲音商標時,可適用單一的獲得顯著性標準。由商標申請人舉證說明該聲音在一定期間、地域或消費者群體中建立了一定的辨識度和可識別性。對于人聲朗讀文字的這類聲音商標,從實質上看,它是傳統可視性商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所以仍應適用傳統的固有顯著性和獲得顯著性“雙重標準”。
在認定顯著性要件方面,我國應作出更加細致的規定,例如增加法律中對于內在顯著性聲音商標的認定,與此同時也應該承認那些經長期使用后為公眾所知悉的聲音商標;法律也可以適當增加對功能性、通用性聲音的列舉數量,明確對功能性聲音與通用性聲音的定義。
另外現行《商標法》規定,排除性的商標經過長期使用取得顯著性并便于識別的,可以注冊商標。但這款規定使顯著性認定的積極要件與消極要件間的界限變得有點模棱兩可,會產生矛盾,所以建議刪除相關的規定,讓排除性規定更加具有實踐意義。
針對具體的顯著性審查依據,筆者認為可從四個方面進行改進或更進一步詳細規定。
首先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的迅猛發展將必然引起商標排他性持續使用時間的縮短,那么在規定商標獲得顯著性時,也應適當縮短排他性持續使用時間為一至三年。在相關公眾認知上,商標評審委員會在認定顯著性時不僅應當充分考量聲音商標是否在一定消費者群體中建立了相關聯系,也應考慮到競爭者的主觀想法。另一方面,廣告投入并不等同于聲音商標的顯著性,申請人仍應證明廣告突出說明該聲音商標作為商品或服務來源。最后,商標評審委員會也應該要求申請人注重聲音商標的創新性,避免消費者混淆。
從對聲音商標顯著性相關概念來看,各學者對于其在聲音商標注冊中的重要性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也由此看出研究的必要性。但我國未對通用性聲音的非注冊性作出明確規定,而各學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并且暫未達成共識。在審查原則上研究并不多,有待拓展。最后,盡管對于顯著性具體評判標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十分豐富的成果,但在總體上給人感覺是比較混亂的,沒有系統的梳理,故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在把握商標法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的案例與國外經驗,從審查過程的每一步來進行相關對策研究,這樣就顯得比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