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嬌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境外追逃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逃往境外后,有關人員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其抓捕歸案的行動。境外追逃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我國境外追逃的主要方式為引渡、勸返與遣返。
我國與外國進行引渡時,首當其沖的就是條約前置主義問題。條約前置主義,指的是引渡必須以國家間存在雙邊、多邊條約為基礎,這種提法是由韓國學者最早提出來的。[1]正是由于雙邊條約的存在,使引渡走上了歷史舞臺。雖然條約前置主義在具體的適用中已經出現了變通,但這一規則仍然是我國在運用引渡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勸返在境外追逃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法律定位不明確。要實現勸返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實現對犯罪分子的承諾的問題,但我國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對該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正是由于勸返的法律定位不明確,才導致了我國在適用勸返這一制度時會產生一些問題,與此同時也會影響勸返工作的正常開展。
遣返在境外追逃中面臨的又一問題目的國的不確定性。遣返的目的國并非一定是出逃國,根據有關國際公約或其他國家移民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在遣返可能因政治見解、種族、宗教等因素受到迫害或者被遣返歸國后可能面臨嚴刑酷刑或刑訊逼供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將犯罪分子遣返。[2]而且遣返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如程序復雜,過程漫長等,這就使得在適用遣返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變數,增加了遣返結果的不確定性。
針對境外追逃中的引渡、勸返以及遣返存在的問題,本文在下面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法律建議,促進中國境外追逃的順利進行。
我國在運用引渡進行境外追逃的過程中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實質上是我國相關的國內法與國際法不一致的問題。[3]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之處就是要對《引渡法》的不足加以完善。各個國家之間法律制度的差異導致在進行對腐敗犯罪分子的追逃工作中存很多障礙,這就使得國內立法不得不與國際公約相銜接。所以,對于《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有規定而《引渡法》尚未規定的部分,需要對其進一步補充、完善,對于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規定不相符的地方,對其進行修改與完善。
勸返屬于跨境追逃的一種非常規手段,在跨境追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勸返在法律定位上存在的問題,即法律定位不明確,導致我國在境外追逃中產生一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賦予追逃人員勸返承諾的法律效力,即承諾的法治化。在勸返工作中占據最重要地位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是:追逃人員對犯罪分子做出的承諾在其回國后是否有效,也就是說追逃人員做出的承諾是否能在司法審判中得以實現的問題。因此,解決勸返中的追逃人員對犯罪分子承諾的法律效力問題就成了重中之重。賦予跨境追逃人員的承諾的權力主要是指承諾的內容上是否包括限制追訴和減刑與承諾的效力上是否具有同國內司法人員同等的地位、權限以及承諾效力,而這些一直都是出逃犯罪分子最為關注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更好地運用勸返制度來追逃犯罪分子。
遣返結果不可控制主要因為遣返的程序復雜,只能依賴于本國法律和司法行政程序進行審查,沒有其他途徑協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加強對其他國家遣返制度的研究,善于運用他國的法律來不斷完善我國,因為只有對別國的法律了解透徹才能做到對我國的不足加以完善,這對于完善我國境外追逃工作的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拓展國際刑事司法合作信息交流和證據交換平臺,并積極參與到雙邊遣返條約的制定中來,因為對于境外追逃工作來說,信息和資源的掌握以及犯罪證據的共享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隨著國際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締結雙邊遣返條約的重要性。因此,只要我們善于去研究分析各國法律的不同以及積極參與國際法律制度的建設,就能夠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更多的境外追逃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境外追逃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難題,雖然我國的境外追逃也存在許多法律問題,需要通過不斷完善來提高追逃成功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已經在境外追逃方面取得的成績,我相信,通過國家不斷的努力,我國境外追逃一定會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