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時刻牽掛的,正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民生問題,讓碩果累累的改革成果與廣大人民與之分享,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黨的溫暖,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大的安全感。作為公安干警的我們,要始終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堅決服從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在實戰中不斷的積累總結經驗,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要始終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更加自覺的深入到百姓中去,察其疾苦及所需,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服務好人民群眾才是對黨最好的交代。我們的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所以只有切實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才能把我們的群眾緊緊聯系在我黨身旁,才是對黨忠誠最好的體現。
群眾路線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線,公安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幫助,我想“警力有限而民力無限”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公安隊伍離開了人民的支持,那我們的一切工作將無法進行下去。作為公安干警,我們需要在服務人民的地方下功夫,需要取得群眾的支持與信賴,只有這樣群眾遇到難處才會想到我們,我們的工作有困難,群眾才愿意幫助我們,比如北京市朝陽區的群眾,為我們公安工作提供了很多的線索,為社會治安秩序的治理立下不小的功勞。
1.科技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科技的發展在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違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條件,因此我們必須要發揮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優勢,實現科技強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公安工作的需要。實踐證明,無論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方針一直都是公安工作的亮點與優勢,也是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的根本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進一步擴展為民服務工作的深度與廣度,讓服務人民的方式與途徑也能夠與時俱進。
1.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不斷加強。一是牢固樹立了公仆意識。“人民公安”,加上“人民”二字,那就表明我們的存在是為人民而服務了。我們應當時刻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利取之于民便要用之于民。公安民警在服務人民之時真正的將人民當作主人,時刻謹記我們的公仆身份,將人民高興、人民滿意當做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人民警察在實際工作中總是帶著深厚感情去做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人民的滿意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牢固樹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意識。公安機關和公安隊伍在實踐中牢固樹立“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思想觀念,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志,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困難當作每個公安民警的困難,以達到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每個公安民警的最大心愿。
3.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途徑。互聯網+服務平臺。在互聯網與經濟生活深度融合這一社會背景下,互聯網+公安業務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務,不僅能夠為人民群眾辦理相關業務提供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有效開展。以我們河南省的互聯網+一站式服務為例,打開河南省公安廳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的官網就可以辦理出生登記、變更文化程度、身份證辦理進度、監督預約、車輛違法查詢等業務,而且群眾只需手機號注冊便可輕松登錄。除了辦理業務查詢信息還可以預約業務辦理,而且監督投訴的平臺也足夠完善。不僅如此,在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里還涉及到交通管理、戶政管理、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等公安業務的查詢、預約和辦理。“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是河南省公安廳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條件下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
4.更多的制度得以落實。2017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緊密聯系實際生活,緊緊圍繞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這樣的服務態度,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推出多項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措施,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1)戶籍制度全面改革。公安部門重點推出了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居住證制度加快實施、無戶口人員的戶口登記問題加以解決、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等“三項制度”、對戶口登記嚴格整頓管理、戶口辦理效率加以提高、戶口辦理監督渠道加以拓展等七個方面的有效措施。戶籍制度的全面改革取消了身份限制,人口流動更加自由,讓那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可以享受當地的福利體系,最重要的是有房可住,子女有學可上。自戶籍制度全面改革以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達兩萬多個,群眾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達一千多萬張,歷史遺留的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也基本得以解決。不僅讓群眾免受奔波之苦也提高了公安機關的辦事效率,方便群眾的同時也提升了公安機關的公信力。
(2)公安派出所規范簡化出具的各項證明。在規范派出所出具證明之前,可以說各種證明文件良莠不齊,甚至出現了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鬧劇。于是公安機關對于不必要的證明和手續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頓,派出所出具證明的種類及數量大幅度下降。雖然簡化了各種證明與手續,但是群眾在辦理其他業務時身份還是應當得到確認,于是公安機關深入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將各部門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努力做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的方便群眾。
為了確保更好的服務質量,公安人民需要充足的時間待命。為此,多地地方政府不能要求公安民警過多的去執行非警務工作,不能隨意委派公安民警去處理矛盾沖突而不考慮職責范圍,不能假公濟私以工作指導名義干擾公安民警依法行使職權,各省市當地政府應該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指導公安民警的工作,努力為公安民警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進一步完善民意導向警務模式。
公安民警努力完善與之相關的制度、機制這兩方面,使警察這一職業更好的去服務人民,并在剛性方面提供保障。完善《人民警察法》的實施細則、條令、單行條例、辦法,規定服務范圍和責任,使公安隊伍在執法當中更加靈活化、法制化、規范化;完善執法制度體系和執法監督體系,通過科學設備、系統規范、行之有效的執法制度體系,嚴格規范涉案人員、財物管理,保證執法過程始終在法治軌道內進行。通過深化陽光警務活動,完善執法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使執法權處在人民監督之下,避免權錢案、人情案發生;應當完善保障公安隊伍執行警務和為民服務中的合法權益的法律規范,維護公安民警的正當權益,以讓服務者在服務中同樣受到法律保護;應當完善關于激勵公安隊伍服務人民的獎懲規范,將人民群眾滿意的公安民警樹為先進典型,進行物質精神獎勵。人民群眾不滿意的民警,有權拒絕其在轄區工作,相關部門應當尊重民意,重新為群眾配備合格的民警。
為人民服務一直以來都是全黨全國最永恒的話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科技與網絡的興起也為新時代更多服務人民的方式與途徑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