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蓉
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浙江 溫州 325014
我國法律并沒有出臺任何專門的規定處理現有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因此,在處理該類案件過程中,法院只能參照當前的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刑民交叉案件的規定進行審理,導致自其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爭議,影響案件處理效果。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案件中存在大量的由同一或者交叉的兩個法律事實引起的刑事案件與民事安全交織情況,因此人們將該類案件稱為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質影響,通常情況下采取不同的處理模式:第一種,分離模式,以英美等國家為例,該類國家的法系較為完善,將刑事訴訟程序與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完整的分離,尊重民事訴訟自身的獨立性,其民事賠償問題單一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第二種,附帶式,現階段存在較多的“公訴附帶私訴”情況,尤其是德國、法國等相關的國家,其在處理過程中遵循原則將民事訴訟由刑事訴訟程序進行解決,以滿足當前的需求。第三種,混合式,對于當前的刑民交叉案件來說,在進行處理過程中,以尊重當事人為基礎,根據自身產生的損失與實際情況提出另外的民事訴訟,以滿足當前的需求。我國現階段主要采取第三種情況,通過兩個單獨的訴訟解決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
以實際的案例為例,裴某是某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在工作期間,裴某利用自身的職務之便對研究所的重要圖紙進行復制,該圖紙屬于商業機密。經過一段時間后裴某離職,入職到一家相類似的研究所,并將其復制的圖紙供給該公司參考,原研究所很快發現自身的圖紙遭到泄密,造成商業秘密泄露,進而提出訴訟。經過審理后法院判斷裴某現公司終止侵權行為,同時對其附帶民事訴訟進行處理,并賠償其經濟損失一千七百萬元。該案件是典型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但在案件處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疑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對于并不存在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在進行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是否可以對當前的民事訴訟進行受理?當前,大多數基層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過程中,僅僅單一具備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一審,對其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管轄權卻不具備,因此,在進行處理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在基層法院啟動刑事程序,則其法律規定只能向受理刑事案件的法院提出附帶的民事訴訟,但該法院不具備管轄權。
其次,當前是否所有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均可以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進行解決?最高人民法院在進行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確定時以判例形式確定,受害人可以提出附帶的民事訴訟,但其范圍不夠明確[1]。
最后,現階段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可能造成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的損失,并且其認定標準模糊,并且其相關遭受損失的具體數額該如何認定卻并未進行明確的規定。
通過分析發現,當前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中處理機制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完善,具提來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析,現階段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可以有效提升其審判效率,并保證其結果公平合理。因此,在進行案件處理過程中,應進行合理的優化,避免出現一味的否定情況,保證其附帶模式的合理性,明確其受案范圍,實現全方面發展。具體來說,又可以從兩方面進行:
一方面,對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法院審級進行統一的管理,根據現階段我國刑訴法與民訴法的相關規定,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由當前的基層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進行審理,而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則由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審理,由于民事與刑事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如思維差異、規則差異、證據差異以及審理模式差異等,直接導致司法實踐中存在溝通困難,因此應進行合理的優化,將二者進行統一,如基層人民法院在進行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過程中,需要將當前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處理機制為基礎,避免出現審級混亂情況,造成不良的影響,并規定當前的不具備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的法院不能受理該類案件,以滿足當前的需求[2]。
另一方面,對現階段的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進行明確,以保證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例如當前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與傳統的案件相對比較為復雜,雖然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可以在某些環節進行優化,但客觀上分析卻增大了其審理難度,尤其是對于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以外的人時,可能造成錯誤認定情況,因此,應合理對其受案范圍進行明確,為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處理奠定基礎,提高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處理能力。與此同時,以當前的法律框架為基礎,從多方面分析其整體的范圍因素,賦予當事人合理的選擇權利,可以另行進行民事訴訟。
對于當前的分離訴訟模式來說,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先民后刑”的排序方式,并且由于當前的民刑并行存在較大的沖突幾率,因此應結合實際選擇先刑后民的方式,將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以滿足當前的需求。例如,可以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庭,將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進行合議庭審,包括知識產權專業法官、刑庭法官組成,實現三審合一,高效對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進行處理,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正確性,防止其對民事案件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通過其三審合一的方式將案件涉及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審判職能、刑事等相關的內容進行統一的處理,以降低外界因素對現有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產生影響,最終影響審判的結果。與此同時,對于當前已經進入民事程序的案件如果又開始進行刑事程序,即使其刑事案件對當前的民事處理結果產生影響,也僅僅單一的需要對其部分環節進行終止,并對其他部分則不應終止,應繼續進行審理[3]。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應積極對現有的處理模式進行創新,并結合其當前存在的困境,針對性進行優化,為現階段的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理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知識產權司法的統一,加強司法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