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汪 泓
國際關系學院,北京 100000
我國十分重視中國法制史的研究,以歷史當作明鏡,可以明得失。在中國對中國法制史研究并且發展現代法治的過程中。專題法制史,部門法制史,法制通史等方面是我國這些年進行法制史研究的重要突破點。我國法制建設不斷推進,對中國法制史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中國法制史的范圍不斷擴大,不應僅僅聚結于過去所進行時,作為法學一份子,更應努力使中國法律史成為一門具有獨立品格的法學學科。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中國法制史研究對象的范圍。
中國法制史的研究不僅僅拘泥于法律的一方面,更應當對人類的政治及修養等教化產生一定的作用。正確理解古今中外的法律體系及章程是我們研究中國法制史的重要范圍之一。律與刑自古以來即是法律的兩個構成部分,法律史學界對法律史的研究對象范圍也多半圍繞律與刑兩方面進行。律是一國的律法,是統治者對于一國國家的管理,以文字的方式表現出來,拘束臣民達成統一安定的效果,這便是律的作用。中國無數朝代的興衰與存亡離不開中國律法,但中國律法如何發揮其作用,維護社會治安及公共秩序,創造一個和平統一的時代。此時刑罰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在筆者看來,中國法制史的研究對象就應該集中在各時代法律制度的訂立與廢除。基于書面的法律與相關的刑罰共同鑄就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治理國家的體系。龐大的人民組織有了追究是非與對錯的砝碼,建設和平有序的中國也就指日可待。所以,中國法制史的研究對象范圍,首先應以各時代法律制度訂立與廢除為根本。
法律史中的法律是自古以來法律制度所形成的統一整個社會的法律系統。所以中國法制史研究的是整個古代所有的律法,而非部門法。有很多學者否認這一說法,他們認為中國法制史就應當研究各部門的法律,各部門的法律凸顯古代中國執法的細節,其認為更能總結古代法律的特點以借鑒到現在使用。目前,我國對于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范圍過于狹窄。但像在古代市井間訂立的法律和口頭約定,這些不能稱為法制史的必須。隨著現代的發展以及全球化越來越快的推進,中華文化不僅要適應中國的需要,更應面對全球的需要以及中國外交的需要。我們研究中國法制史的目的是讓我們的現代法律更為完善和飽滿。中國法律史的整體法律,不僅包括市井,更包括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增加中國法制史研究的范圍,會開闊中國法律前方的視野,使研究內容更加豐富,也使研究活力更加充沛。研究好的時期,好的律法以及具有突出特征的律法,能夠幫助我們通古明今。
實踐是檢驗事實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實踐出真知也是法律界對中國法制史研究的一個基本點。在我國古代,無論哪朝國君立國后,首先要確定本國律法。因為法律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商君變秦法將原生于魏國的《法經》帶入秦國,使秦國的不良風俗自此消失給秦國的強盛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法律的作用不僅僅是治國安邦,更是所有的人民和相關的領導堅定不移的信仰。在信仰的作用下,法律發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現代化一步一步前進著,從古而視,實施的法律實踐活動逐一都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范圍也應當給相關的法律實踐活動分出一杯羹。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越來越面臨更多無法解決的難題,但中國前進的腳步卻不可停留。研究中國古代相關法律實踐活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律法的發展以及風土人情。沒有什么比實踐活動更能解釋法律的訂立、消滅、廢除的所有過程了。法制不是一人之事,而是大家之事,是國家之事。增加對法制史的研究,會幫助我們現代法律的發展步入更大臺階。
中國現代化發展蒸蒸日上,但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認真明確地研究中國法制史的發展方向,是我們更好確立現代法律,面對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有力支撐。研究中國法制史,中國支持,國民支持,世界支持。中國法律會走向更為繁榮昌盛的未來,中國大家庭的實現也會成為越來越堅實的風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