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航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鑒于目前我國勞動監察制度存在的勞動監察法律體系不完備、勞動監察執法不力、機構建設不足等問題,筆者結合我國實際分析如下:
我國發展市場經濟較晚,勞動監察制度更在其后才慢慢形成,所以我國的勞動監察制度建設經歷的時間不長,制度相較部分發達國家還不是很成熟。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全國的工作重心向經濟實力的增強的傾讓社會經濟日新月異,對于勞動監察制度的建設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的法律意識也是亟待提高的,因為廣大勞動者比較普遍的都是中低層次的受教育程度,而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非常少,當遭遇與用人單位的沖突時不能及時地了解相關法律規定、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關系中,擁有絕大多數資源的用人單位無疑處于優勢地位,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慮,當在勞動者的爭議中存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時,經常會對勞動爭議進行不正當干擾。地方政府不重視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當勞動監察機構處理案件時,面對經濟實力強的勞動監察相對人的用人單位,阻礙勢勞動者的維權之路。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下,企業發展更是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勞動關系卻日趨復雜化,一些地區、部分行業的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案件高發。緩和勞動關系,首先要著力促進完善我國勞動監察制度,為此我們要加強勞動監察立法工作,查缺補漏,另外著力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立法質量。
1.加強空白立法
我國勞動監察制度建設起步晚,并且長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法律上還存在許多空白之處。根據目前勞動監察的實際狀況,只有不斷消滅“立法空白”,才能促進勞動保障法律體系建設,我們的勞動監察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還要深入立法社會調研,從實際出發對律法規規定中不適當的內容進行及時更改,避免從勞動法原則出發的現象,使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更加貼近實際。
2.加強專項立法
我國現在的勞動監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極易降低辦案效率,不利于勞動監察制度的發展。加強專項立法是完善勞動監察制度的必要保障。當前,我國僅對部分勞動行為(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等特種危險設備和礦山作業)有專項立法,在許多勞動糾紛高發的領域則缺少具體規范。
1.科學定位勞動監察執法
勞動監察實質是國家機關利用行政權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執法相對人進行監督檢查形式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我國,由于司法關系被納入監察范圍,勞動監察與勞動仲裁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嚴重妨礙了勞動監察制度的正常運行。所以應該對勞動監察進行準確定位,并劃清勞動監察和仲裁的職責范圍界限。
2.要建立專門的勞動監察部門
我國現在的勞動監察執法是碎片化的管理方式,目前較現實可行的發展策略是探索在政府職能部門中建立專門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專門化的管理體制,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勞動監察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還可以考慮建立勞動監察企業、工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合作制度,政府的有限理性和在搜尋違法者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決定了完全排除體制外力量參與的單中心監管秩序的低效。
3.提高勞動監察執法主體綜合能力
人力資源的質量是執法主體的綜合能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嚴把“準入關”,在招錄工作中,按規招錄,綜合考慮專業、學歷、工作經歷、學識和個人能力等因素。其次,靈活控制人員編制。面對日益復雜的監察任務,從實際出發控制編制人員,適當引進專業人員,完善隊伍執法力量,杜絕人力資源不足的現象發生。再次,狠抓崗位培訓工作。與時俱進,推進培訓工作確保執法主體隨時具備應對監察工作中發生的各種新情況的能力。
提高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社會團體的宣傳作用,多開展普法活動、法制宣傳講座,特別是要鼓勵勞動者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人單位自覺遵守勞動法,是勞動關系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激勵用人單位的自覺性,相關執法部門可以設立獎勵制度授予表現良好的用人單位名譽上的或物質上的獎勵,當然要求結果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