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佳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訓部,遼寧 大連 116001
交戰規則的制定需要法律的制約,對其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國際人道法。國際人道法作為國際強行法,以保護戰爭受難者為目的,其規則對現代戰爭中雙方的交戰方式與武力使用有著深刻的規制作用。隨著現代戰爭模式和手段的多樣化,若要使交戰規則符合人道法,需要把握的是交戰規則與人道法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分析交戰規則與人道法之間是怎樣相互調和并達到平衡的,怎樣使交戰規則兼具合法性和可操作性,既符合國家軍事利益的需要又符合國際法要求。
一般的武力使用有兩個基礎,即行為和身份,基于行為的交戰規則是以自衛為前提的,適用于各種程度的軍事行動,包括武裝執法行動。基于身份的交戰規則適用于敵對的交戰行動中對人員的識別,本文主要從身份和行為兩個方面入手,并結合現代作戰手段和方法變化對交戰規則與人道法的協調進行分析。
基于身份的交戰規則表現為戰爭中的目標識別,由于遍布全球的非國際武裝沖突、現代戰場上平民和作戰部隊越來越多地相互混合。①在實踐中對身份的區分不僅限于戰斗員和平民,而是十分復雜的,從國際人道法來看,武裝部隊和其他符合參加作戰條件的組織的成員都是戰斗員,但在國內法或內部組織規章中,武裝部隊成員中直接參加作戰的才是戰斗員,不直接參加作戰的是非戰斗員,如后勤人員和醫務人員等。除此之外還有隨軍人員和其他人員,如戰地記者、工人、隨軍家屬等。平民也不僅指平民整體,也包括單獨的個體。這些復雜的身份區分都為交戰規則的制定帶來的嚴峻的挑戰。②怎樣清晰進行身份識別關系到在交戰規則中對人道法區分原則的遵守問題。
區分原則作為在武裝沖突中保護平民和民用物體的人道法基本原則,在實踐中也難以得到徹底的遵循,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武器精準性與否以及對民用目標間接攻擊帶來的附帶傷害。由此可見,國際人道法若要規范基于身份的交戰規則。首要的一點就是對區分原則進行合理的解釋和適用,結合軍事行動以及國家政策的實際需求,在計劃和執行攻擊時采取所有可能的預防措施,以保證計劃攻擊的目標確實是合法的。
與基于身份的交戰規則不同,基于行為的交戰規則主要表現為軍事行動中的自衛權。人道法賦予國家、集體、個人行使自衛權來保護自身免受武力攻擊。但在實踐中各國對于交戰規則上自衛的規定會表現出隨意解釋的情況,例如《美軍一般交戰規則》中,將自衛權規定為一種軍隊始終保有的固有自衛權,并將國家自衛和集體自衛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規定中對自衛權及其行使進行廣義擴大解釋,對其理解范圍內的敵對意圖給予了反擊的權利。③美國這種行為模式在實踐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其發動的各種反恐戰爭,以美國入侵阿富汗為例,這就明顯是一種打著自衛旗號,披著合法外衣的非法行動。正是因為存在這種政治凌駕于法律上的現實狀況,才導致交戰規則的制定無法完整的與人道法融合在一起。
各國出于不同的軍事政策和政治目的,很難對自衛權限達成統一的規定和限制,這就需要在交戰規則中得以明確,如自衛的必要情形和實施規則、武力使用的強度及比例性等,以在保證自衛者安全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損害結果。
隨著科技發展及安全形勢的變化,武裝沖突的主體變得復雜和難以確定,網絡戰和無人機使傳統作戰手段發生變化,以高新技術武器為標志的高技術戰爭,是對國際人道法禁用武器標準的挑戰。
國際人道法禁止使用超出軍事必要、引起過度傷害的武器,但對于一些現代科技發展中產生的高技術武器,已經難以用現存的標準對其是否符合人道法來進行判斷。在作戰方式上,現代的高技術戰爭突破了人道法中的約束,由于作戰樣式的趨于空天海陸多位一體的聯動,傳統的前后方分界、軍用民用的區別也將變得模糊。④除此之外,交戰規則的制定還同一國的武器發展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武器發展的不平衡也影響著各國在適用法律上的不平衡,因此一國對交戰規則的制定,也是一個將本國的實際武力狀況與人道法的要求進行調和的過程。這些為交戰規則的制定帶來更多的挑戰,傳統交戰規則對人道法的納入程度也應隨著現代戰爭作戰方式和作戰手段的變化不斷更新,不斷進行新的定義和解讀。
[ 注 釋 ]
①馬科·薩索利,王祥山.現代武裝沖突中的目標選擇[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4,17(4):58-61.
②孫國順.談國際人道法中的區分原則[J].1998.
③謝丹,胡文巧.交戰規則相關問題研究[J].法學雜志,2012,33(7):28-33.
④宋云霞.國際人道主義法與現代戰爭[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2(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