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曉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從犯罪發生到偵查人員進行勘查之前,一般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間隔,在這段時間里,由于許多外界因素,如事主清點財物、群眾圍觀、刮風下雨等,都會使現場的原始狀態遭到改變而成為變動現場,甚至受到人為故意的破壞。這種時間間隔越長,現場受到變動和破壞的因素就越多。現場遭到變動、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被變動和破壞的程度就越嚴重。而這種現場的變動和破壞,必然會給現場勘查工作造成許多困難,導致現場現象真假難辯,犯罪證據和偵查線索難于發現。
在犯罪案件發生后,應及時把現場保護起來,以盡量減少各種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對現場的變動和破壞,這對于保證現場勘查質量,完成現場勘查任務至關重要。實戰證明:想要從犯罪現場盡可能多的發現并提取高質量的痕跡物證,現場就得保護的好、破壞的少。如果現場保護的不好,變動、破壞的多,那能提取的痕跡物證就少,質量就不會高,也就相應的給后續的偵查破案增加了難度。
為了使現場保護工作順利進行和偵查工作順利開展,保護人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除搶救傷員、緊急排險等情況外,不得進入現場,不得觸動現場上的痕跡、物品和尸體;處理緊急情況時,應當盡可能避免破壞現場上的痕跡、物品和尸體,對現場保護情況應當予以記錄,對現場原始情況應當拍照或者錄像;
(二)應當將現場保護情況及時報告現場勘驗、檢查指揮員;
(三)提高警惕、注意現場及周邊環境的安全;
(四)現場保護過程中,不觸碰可能存在生物檢材之處;
(五)現場保護過程中,不能觸摸自己的面部、鼻子、頭發、嘴巴等地方;
(六)盡量避免打噴嚏、咳嗽,應佩戴好腳套、口罩、帽子等必備的防護措施;
(七)盡量不要在現場上詢問,不吸煙、不吃零食;
(八)注意發現關聯現場;
(九)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注意保守現場的秘密。密切聯系群眾。
此外,還應注意現場上的微量物證,特別是細小痕跡和情節。現場上有些從表面看來微小很不起眼的情節,實際上很可能是破案的關鍵環節。我們最先到達現場的民警,不但要注意保護現場上的可疑物品,還應注意現場上的可疑微量物證。如煙頭、果皮、果核及犯罪分子遺留在現場上手套、工具、鞋等物品。吸剩下的煙蒂,吃剩下的瓜果、果核、果皮,喝剩下的飲料及其包裝紙和玻璃瓶、易拉罐等。肌體組織和人體分泌物。可作DNA分析。同樣,鞋內的鞋墊等物品同樣可對犯罪分子留下的體液進行DNA分析。
在犯罪案件偵查過程中,案件現場的保護直接關系著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現介紹四種常見情形的現場保護方法:
封閉主要的門窗,對重點部位的痕跡物證,要在外圍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標注警示。為防止破壞門、鎖、窗上的痕跡,在室外和院落,還應圈出一定的警戒范圍,禁止無關人員靠近。
范圍可適當劃大一些,待勘查人員到達現場后再酌情調整。若在繁華地區,保護范圍應適當縮小,但至少要把作案地點和可能遺留犯罪痕跡物證的場所包括進去。范圍劃定后,即可布哨、設障。同時要加強現場保密工作。
對現場上所留的尸體、血跡、手印、腳印、毛發、衣物、煙頭、紙屑、排泄物、兇器等各種痕跡和微量物質進行保護時,為了醒目起見,有些痕跡物證要作警示標記。對露天現場的痕跡物證,為防止人為或自然力的破壞,可用紙盒、塑料布、雨傘、臉盆等遮蓋物保護起來,遮蓋物不要使用具有散發強烈氣味的物品,以免破壞嗅源。
在人命危急現場,包括受害人或犯罪嫌疑人有生命危險時,都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現場急救或送醫院搶救。搶救時,一要注明傷者在現場的位置狀況及與周圍痕跡物證的關系;二要及時詢問與事件有關的事項,特別是對生命垂危的人,要在醫生配合下及時詢問;三要派出看護,尤其對犯罪嫌疑人,要防止其逃跑、行兇、自殺和被人劫持;四要在救護時對傷者隨身攜帶物品、替換衣服等妥善保管。
對爆炸、火災等現場,還要及時組織力量搶救人員或財物,切斷險源,疏散群眾,防止險情擴大。排除險情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現場的破壞程度,并注意觀察記錄現場變動的情況和疑人疑事。
目前,現場勘查質量不高仍是刑事技術工作的最大短板。全國已實現犯罪現場“必勘”和“必錄”,現場勘查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現場痕跡物證提取和發揮作用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們偵查破案的起點、獲得犯罪信息和證據的源泉——犯罪現場保護的不好,多數犯罪現場遭到了有意和無意的破壞,導致提痕的數量和質量不高。所以,為了實現更快的破大案、更多的破小案的目標,我們就得從起點做好,保證案件發生、發現后,現場不被進一步破壞,盡可能把犯罪現場的信息原原本本的“傳遞給”現堪人員,為偵查破案、移送起送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