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元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互聯網內容傳播形式,方興未艾,在豐富了人們娛樂方式的同時,也向外傳播了很多低俗、違法的信息,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因而,對網絡直播內容進行分級,是保護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兼顧成年人權益、彌補當前的互聯網內容管理漏洞的必然要求。
德國與中國都是大陸法系的國家,法律結構比較相似,近年來德國的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立法方案,取得了比較大的國際影響,因而,德國的立法經驗對我國具有比較強的借鑒意義。
1.發展現狀
2010年4月,德國各州州長通過了JMSt V,即《青少年媒體保護州際條約》(Jugendmedienschutz-Staatsvertrag)具體內容包括,強制網絡內容制造者對自己的內容,按照“0歲及以上”、“6歲及以上”、“12歲及以上”、“16 歲及以上”、“18歲及以上”為界線,進行分類,并將分類標簽標注在內容打開前的確認界面上,方便學校、家長通過分級標簽對內容進行篩查。該法律的執行由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聯邦部門(Bundesprüfstelle für jugendgef?hrdende Medien)負責[1]。
2.立法特點
德國網絡內容分級的特點主要有:第一,按照年齡分類標注。這種分類方式的優點在于簡單直接,降低了內容分類的管理難度,學校和家長在進行內容過濾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少。第二,立法管理審查嚴格。JMSt V第4條(1)8中規定,無正當理由表現人類死亡或其他痛苦的內容,劃分為“12歲及以上”這一等級。表現兒童或青年不自然姿勢的內容,劃分到了“6歲及以上”這一等級。第三,立法處罰措施完善。根據 JMSt V24條(1)4-5和(3)之規定,沒有按照規范進行內容分級的個人,將被處以最高50萬歐元的罰款。
美國開展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立法工作比較早,發展時間長,法律的成熟度較高,立法補充條款豐富,實踐應用案例較多。因而,美國的立法經驗對我國具有比較強的借鑒意義。
1.發展現狀
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立法,早期主要有《通信莊重法》(1996)、《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1998)、《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近期主要立法成果有《網絡社區端口法》(2010)、《在線合作出版法案》(The Online Cooperative Publishing Act),《21世紀保護未成年人法》(Protecting Children in the 21st Century Act)(2007)等。
2.發展特點
美國在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立法上的主要特點有:(1)參與主體廣泛:立法活動不僅由政府推進,也獲得了眾多非政府組織(NGO)、社會企業的參與。例如美國微軟公司,推動了《網絡社區端口法》的出臺,是國際互聯網內容分級協會(Internet ContenRating Association)的主要成員[2]。(2)立法保護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美國在切實推行上述法律落地的同時,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教育,成效顯著,為數萬小學生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上網指導。
借鑒德國與美國的相關經驗,我國對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的立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方案設計:
第一,吸引民眾參與到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立法的過程中來,增強立法主體的多元性,積極發揮未成年保護組織、各地區學校、家長聯合會、網絡信息安全主管部門、直播行業領軍企業的作用,盡可能在各方利益之間實現平衡,增強立法的社會適應性,為日后法律的執行創造便利。
第二,加強對網路直播內容分級立法的間接監管,利用第三方組織,盡量調動市場的自發性,運用好市場規律,發動社會的力量,對網絡直播的內容分級與過濾效果進行監督與管理。減少行政手段的運用,減少監管過程中的開支,增強監督的全面性。
綜上所述,在我國進行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立法任重道遠,需要法律工作者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網絡直播內容分級的立法借鑒,有助于我國法務工作者,借鑒他國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結合中國網絡直播的發展實際,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內容分級立法方案。因而,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理論研究,多途徑獲取他國相關領域的立法資料,進行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