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君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所謂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從狹義上來理解,亦被稱為身體自由權,它指的是任何的組織、機關或者個人都不得隨意侵犯我國公民的身體;而從廣義上來看,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指的是我國公民享有人身、居住、通信以及行動上自由的權利,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也不可受到侵犯。
身體上的自由指的是我國公民不受任何組織或人的控制的權利,并且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公民有身體上的自由;二是公民有行動上的自由;三是公民有保護自己不受非法侵害的自由。
人格尊嚴就是權利被尊重,就是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應該具有的權利,人格尊嚴在人際關系占據重要的一環,尊嚴可以說是人類社會高度文明的表現,也是個體社會性的高度表現。人格尊嚴的特點有:是每個公民都應享有的權利、不可被剝奪、具有不可轉讓性。
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指的是任何組織或個人在沒有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均不可隨意進入、搜查或者封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所有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廣義上看,通信自由指的是公民享有電話或者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通信時,他人不可對其進行侵犯,其也包括了狹義上的通信自由。此項權利不僅與公民本人有關,也關乎到了社會法制的正常確立。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據此,我國的憲法為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提供了幾項保護舉措:
(一)任何的機關、組織或者個人在沒有經過法律允許的情況下,都不可以剝奪或者是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相關的組織、機關或個人才能行使對公民人身自由的剝奪和限制。
(二)任何的機關、組織或者個人在沒有經過法定程序的情況下,都不可以剝奪或者是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所以對公民的人身自由進行剝奪不僅需要法律允許還需要走法定的程序。
(三)如果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對公民的人身自由進行了侵犯,公民具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秶屹r償法》規定,賠償包含行政和刑事兩種賠償,前者是公民行使在行政管理的權利,后者是公民行使機關或工作人員違法濫用職權時可以獲得的賠償。
盡管我國《憲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保護已經日趨完善了,但是在某些方面還略微存在不足,以下介紹《憲法》保護人民人身自由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我國《憲法》對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權的規定還不全面。尤其在人身自由保護的程序性方面,這些條款涉及到的只是原則上的規定,所以我國《憲法》應當樹立起法律的威信,遵從依法辦事的秩序而不僅僅只限制于原則方面的規定。
(二)在某些案件過程中,犯罪嫌疑人遭受侵害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在審訊階段容易發生逼供現象,當案件沒有審理完畢時,任何人都不得被確定有罪,但是在實際的司法實踐過程中,其工作人員為了獲得口供,有時會使用逼供、誘供的手段,嚴重時犯罪嫌疑人可能會傷殘甚至死亡。所以建議實施“無罪推定”原則,貫徹落實“疑罪從無”思想,非法獲得的證據不可作為證據,減少冤案、錯案的發生。
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權不受侵犯,人身自由需要的不僅是普通法律的保護,更需要的是國家大法憲法的保護。普通法律保護的是公民免遭一般的侵害,與普通法律不同,憲法的保護更加權威。公民的人身自由需要受到憲法及時、有效的保護,而不僅僅是事后的保護。本文解釋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的具體內容,并對實際生活中保護公民人身自由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憲法》能運用到實際,讓人們能夠認識憲法并利用憲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