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肖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安全穩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辦學治校的首要任務。高校安全工作扎實推進,為高校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重要基地,其安全穩定是國家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社會轉型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高校進行宗教滲透力度加大,推銷其政治和價值觀念,拉攏學生信教。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是指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從事違反我國憲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動,企圖爭奪群眾、爭奪思想陣地。境外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政治問題。[1]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活動,使我國政治穩定面和學校安全穩定工作面臨巨大的威脅與挑戰。2016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堅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防范宗教極端思想侵害”。[2]因此,堅決抵制宗教滲透,構建防范和抵御宗教滲透體系,做好新時代高校宗教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是高校黨委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宗教工作。高校黨委正確把握和落實中央關于高校宗教工作的政策要求,堅持教育與宗教分離,堅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學校進行宗教活動,嚴禁在校園傳播宗教、發展信徒、設立宗教活動場所、舉辦宗教活動,堅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對高校進行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堅持把宗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涉及宗教方面的重要問題,不斷提高處理宗教問題的能力。高校黨委注重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本校各級干部對高校宗教工作的復雜性、敏感性迫切性、長期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機制和宗教工作格局。宗教工作的分管領導是黨委委員,宗教工作職能由統戰部門負責;高校成立抵御和防范宗教滲透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宗教工作由維穩委員會(綜治辦)、統戰部、宣傳部、保衛處、教務處、科研處、校團委學工部、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各學院等多部門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制度,強化問責。高校專門制定意識形態陣地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加強包括宗教工作在內的意識形態工作。實行安全穩定工作目標責任管理負責制,學校每年與各學院、各部門簽訂安全穩定綜治責任書,完善安全責任追究制,有效防范校園宗教滲透和傳教活動。高校堅持雙休日、節假日值班及校領導帶班制度,發現校園傳教問題及時上報、及時處理。四是建立宗教信息收集反饋和及時處理機制。高校建立安全穩定工作師生信息聯絡員隊伍,包括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做到班班有信息員,切實加強影響校園安全穩定因素的監控,如發現有校園傳教行為,及時上報并迅速處理。
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學校把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和宗教理論相關知識作為每年的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教職工政治學習,安排有黨的宗教政策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組織部分師生參加學習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要通過加強教師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二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主渠道,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強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大學生抵御宗教滲透、防范校園傳教的思想基石。三是高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承受挫折能力,當學生遇到挫折和壓力的時候,能夠擁有從容的心態去面對,而不是選擇到宗教中尋求慰藉。四是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強化教育引導,學工隊伍把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守好陣地,管好隊伍,輔導員要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不給境外宗教滲透和校園傳教提供機會。五是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渠道,豐富各種社團活動,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廣泛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高校教務處加強教材的審核及課堂教學管理。明確教材選用流程和相關責任人。堅守教書育人的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巡視工作深入課堂、學生評教等活動,確保課堂純潔性,防止利用學校資源宣揚宗教和錯誤觀念,提高“陣地”意識。二是科研處把關各類出版物、論壇、研討會、報告會。嚴格執行學術活動申報審批制度,做到“一會一報”“一事一報”,逐級審批,層層把關。三是宣傳部加強校內網站、微信等網絡平臺的管理。強化信息發布審核,建立監督把控機制,對組織機構賬號加強事前審核,確保內容積極、向上、健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網絡、微信等平臺信息安全技術保障,嚴防敵對勢力利用宗教滲透。嚴禁在校園網絡中傳播帶有宗教色彩的信息,對貼吧、微信、QQ群等社交工具中出現的傳播宗教言論及時進行引導和批評教育,并在第一時間刪除信息,及時消除不良影響。四是團委嚴格社團活動審批管理,把控社團活動的文化正確帶動性。五是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牽頭,做好外籍教師和留學生管理工作。對外籍教師、留學生、歸國留學人員及新引進職工,加強宗教背景了解和審查,對送出校外交流的老師和學生,在出校之前和回校之后及時做好預防和排查工作。在外教聘約和留學生入校時明確要求,必須嚴格遵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嚴禁在課堂和校內進行宗教活動。六是保衛處將防范非法傳教問題納入日常治安管理。加強校園巡查,通過24小時巡邏、技防監控、師生員工舉報等手段發現掌握非法宗教行為,依法及時妥善處理校內非法宗教活動。保衛處、統戰部還主動加強與公安、宗教等政府部門聯系,爭取他們的指導和支持,及時溝通動態信息,依法治理校園周邊的宗教私設聚會點。最后,各班安排學生信息專員,及時向輔導員匯報班級情況,重要信息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加入學生班級QQ群和微信群,隨時監控班級思想動態,及時做好管理服務工作,為學校處置各類隱患事件發揮前置“探頭”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3]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構建防范和抵御宗教滲透體系,做好新時代高校宗教工作,事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方面。把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園宗教滲透工作,作為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新時代,我們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政治頭腦與政治警覺性,充分認識到高校宗教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重要性,積極構建嚴密的防范宗教滲透體系,認真抓好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確保高校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