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汝其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十九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這個新時代的到來預示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大飛躍。在這樣一個新時代,國家的富強將最大程度的激發人的潛能,個人的夢想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將同頻共振。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作為新時代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青年群體,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
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青年方面的內容有“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身處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一定要珍惜當下的機遇,肩負起“新時代”帶給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將個人夢想融入于民族復興夢想之中,作新時代的弄潮兒。
1916年,上海的《新青年》發表了李大釗的一篇劃時代的作品——《青春》,在這部作品中他發出了這樣的吶喊:“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3]以此文章激勵青年擔當起國家之重責,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無論何時,青年都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梁啟超也曾作出《少年中國說》這樣的文章來激勵廣大青年為國家的未來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由此種種無不強調青年的重要歷史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在接見青年知識分子時將青年比作早晨八九點鐘,對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給予了很大的期望;而隨后鄧小平更是語重心長的囑咐黨的領導核心:“讓更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此后,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多次強調“贏得青年就贏得未來”的重要性。2013年5月4日,在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習近平說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斗”[4],習近平用這些話來激勵青年一代,希望青年人牢牢把握機遇,努力奮斗,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
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風華正茂,最富活力、最能創新、最擅長開拓的群體。在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新時代,新情況,新變化,廣大青年更應該擔負起國家和人民的重托,發奮圖強,為建設自己的國家而奮斗。
首先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我們每個人所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以及在這個社會上得以立足,都離不開祖國。在新時代的引領下,我們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青年群體作為強有力的后盾,在愛國主義的推動下,為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5]。從古至今,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無一例外都擁有愛國之心。而作為新時代建設者的青年,也需要保持赤誠之心,熱愛自己的祖國,這也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內在動力。
其次要立志。立志,就是確立人生努力的方向,朝著目標奮斗。比如說,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價值是什么?人追求的目標是什么?是金錢、權力、財富、享樂,還是奮斗、拼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一個人如果志存高遠,那么他的人生就會異彩紛呈。否則他的人生就會失去光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的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西方先進的科技與人才傳入中國的同時,西方盛行奢靡享樂之風也隨之傳入中國。這些奢靡享樂之風嚴重毒害了廣大青年。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把金錢、權力、享樂等作為自己人生的奮斗目標,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而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思想。人生實踐證明,只有立志,立鴻鵠之志,人生才會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助力青年人成長成才。
再次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項事業不斷推進,各行各業都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而當代青年出現了對自身本領的一種恐慌,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學會了什么。出現這種恐慌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要真正克服這種恐慌卻需要青年腳踏實地的學習,求取真學問,練就真本領。當下,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學術造假,文憑造假,為了自身利益,可謂是用盡手段,這不得不讓我們震撼。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推進,擁有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高學歷并不一定有真本領。一個人即使擁有高學歷,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不去求取真知識,停滯不前,也會落后而被時代所拋棄。因此要想立足于時代,我們需要腳踏實地,保持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與本領,這樣才無愧于新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
最后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青年人要想把理想變為現實需要腳踏實地,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去做事。因為偉大夢想是干出來的,幸福的取得是靠奮斗實現的。青年人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實現中國夢而準備充足。要知行合一,做實干家。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經過五萬多次試驗,終于成功。這些偉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去腳踏實地的做。這無不給青年啟示。
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青年人應胸懷凌云壯志,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找到人生的價值,從而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青年只有真切地行動起來,積極投身社會活動,走進社會,將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才能作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實干家。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6],“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7],這些論述都包含著習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殷切希望與鼓舞,從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是國家的希望,青年人肩負著國家的重任。歷史證明,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永遠是最富活力、最能創新、最擅長開拓的群體,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最重要的力量。而要實現這一夢想,需要全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群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