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盼
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在合同法領域,傳統(tǒng)的違約責任只考慮到一方當事人偷工減料、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等的情形,卻很少考慮到一方的履行超過了合同約定標準的情形。“履行超過了合同約定的標準”即“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這毋庸置疑屬于違約的范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種新型違約形態(tài)的出現(xiàn),反應出我國已經由傳統(tǒng)的賣方經濟步入到買方經濟,由供不應求變成供過于求。商品的生產以及服務的提供遠遠超過市場需求,出現(xiàn)生產過剩的現(xiàn)象,就過度包裝而言,商家受利益驅使過度夸張包裝的作用。包裝能對商家和消費者進行宣傳推薦、樹立品牌形象、從而引導、吸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發(fā)生。而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不僅看產品的價格、質量、功能等,也在意產品的包裝,這也刺激了商家過度包裝的行為。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法律并沒有對過度履行作出詳細規(guī)定,只能從個別法律條文中窺探到過度履行的因素。對于過度履行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相關領域的立法,并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很多“過度”的現(xiàn)象,如過度消費、過度投資、過度包裝、過度裝修、過度醫(yī)療、過度教育等。債的履行原則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適當履行原則。適當履行的特點在于,它主要是指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質量符合法律和債的規(guī)定,或者以適當的方式履行債務。①在合同法中,買賣合同的違約形態(tài)主要包括拒絕履行、不適當履行、瑕疵履行、遲延履行、違反附隨義務等。從狹義上來說,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交付的貨物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數量不符。傳統(tǒng)買賣合同中的不適當履行主要是指交付不足,即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在數量上不符合合同約定,通常表現(xiàn)為實際交付的貨物在數量上少于合同約定。在出賣人僅僅部分履行交付義務,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補交貨物,而不宜解除合同,除非構成根本違約。
過度履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普遍,但在合同法中常見于以下幾個方面:
《合同法》第162條對于買賣合同中多交貨物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過度履行也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多交貨物,即出賣人交付的貨物多于合同約定的數量。法律將尋求救濟的權利交給買受人來決定。具體包括以下情形:第一,如果買受人選擇接收多交付的貨物,其應當支付多交付部分的貨款。這種情況應視為標的物數量的變更,即雙方當事人就合同標的物的數量重新達成共識,形成一個新的協(xié)議,買受人應當支付相應的價款。第二,如果買受人不愿意接受多交付的貨物,其有權拒絕,但應當及時通知出賣人。在買受人就多交部分通知出賣人之后,該部分貨物的毀損、滅失風險通常由出賣人承擔。在通知期間,買受人應當代為保管。在代為保管期間,出賣人應當支付合理費用,并承擔非因買受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損失,避免標的物因無人管理而毀損,不能物盡其用。②
在買賣合同中,存在賣方過度履行附隨義務的現(xiàn)象,比如說過度包裝。賣方交付貨物本身的行為屬于合同的主給付義務,而進行相應的包裝屬于附隨義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商家已不再局限于追求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追求包裝、宣傳等帶來的高額附加值,過度包裝盛行。過度包裝不僅可能導致買方所付價款的增多,還會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通常,如果賣方交付過度包裝的貨物,買方可以選擇接受,此時相當于買賣雙方達成新的合意,賣方不構成違約;如果買方選擇不接受,則可以退回,讓買方予以更換包裝。但一般來說,買方不得因為賣方的過度包裝而解除合同,除非過度包裝構成根本違約,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如果賣方利用過度包裝的商品進行商業(yè)欺詐,誘使買方作出錯誤意思表示,買方則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我國對此既承認一定范圍的自治,又奉行一定程度的管制。③
在客運合同中,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運輸工具進行運輸。合同法第300條規(guī)定如下:“承運人擅自變更運輸工具而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減收票款;提高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該條前半部分規(guī)定承運人不得擅自降低服務標準,否則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減收價款;該條后半部分則是對過度履行的規(guī)定。即如果承運人雖變更交通工具,但實際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這對于旅客是有利的,此時承運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但無權要求旅客支付提升服務的費用。
《合同法》第262條對于“質量不合約定的責任”這樣規(guī)定:“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可以看出,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必須符合要求,且應當與合同的約定保持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可能出現(xiàn)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的質量高于合同約定的質量標準,這種過度履行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承攬人未按合同約定的質量標準交付工作成果,如果定作人同意交付,應當按照實際的質量給付價款;如果定作人不同意交付,承攬人應當負責修理或者調換,并承擔逾期交付的責任,經過修理或者調換后,仍然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定作人有權拒收并要求賠償損失。④
一般門診醫(yī)療合同,在現(xiàn)階段,因我國目前醫(yī)療機構除了提供診斷或治療行為外,同時還會銷售藥品,此時該合同應為兼具無名勞務合同與買賣合同特征的混合合同。過度履行最常出現(xiàn)在這種情形當中。在醫(yī)療合同中,患者因受欺詐、重大誤解、在危急情況下訂立合同的情形是存在的,由于醫(yī)療行為的專業(yè)性強,加之患者往往不具備專業(yè)知識,且對醫(yī)生產生依賴,極易出現(xiàn)重大誤解的情況。《合同法》把在訂立合同時的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作為合同的可撤銷事由。筆者認為,這種情形中,患者如果不滿醫(yī)療機構的過度履行,可以提出撤銷合同。
從廣義上來說,只要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都屬于不適當履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過度履行也屬于不適當履行的一種。我們討論的過度履行,是存在于雙務合同之中,原因如下:1.只有在雙務合同中,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才有探討過度履行的違約責任的必要性。2.單務合同是指一方只享有權利而不盡義務,另一方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合同。在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的情況下,沒有探討過度履行的必要性。
《合同法》第107條規(guī)定的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主要是指一方的履行在數量上、質量上、服務標準上不符合合同約定,超過了合同約定的標準;或者其他方面嚴重違反適度原則,如過度醫(yī)療,醫(yī)生濫用抗生素超過治療疾病應有的正常標準,或者要求患者檢查的項目遠高于該病實際需要的數量等。在特殊情況下,過度履行也有可能因為債務人未履行依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附隨義務,未向債權人告知、說明,此時債務人也要承擔過度履行的責任。
(三)過度履行須無正當理由,且當事人雙方并未就第二點達成合意。
在買賣合同中,一方交付貨物的數量或質量超過合同約定,如果買受人同意交付,其需要額外支付賣方多交付部分的價款,這對于想要促銷或者多賺取利潤的賣方來說,無疑會獲得額外利益。
在買賣合同中,如果賣方過度履行,買方不同意其多交付,則按照合同法第162條的規(guī)定處理;在承攬合同或服務合同中,如果承攬人或提供服務一方過度履行,提高制作水平或服務標準,但定作人或接受服務一方不同意額外支付提高部分的價款,此時應當分情況討論。如果過度履行一方系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企圖讓對方多支付價款,此時相對方可以拒絕支付高于原合同約定部分的價款;如果過度履行一方是一般過失,應根據當事人雙方的過錯程度確定定作人或接受服務一方酌情支付高于原合同約定部分價款的金額。
過度履行的違約責任該如何承擔,需要分不同情況加以規(guī)定。第一,如果在買賣合同中,賣方多交付貨物,買方如果選擇拒收,應當及時通知賣方,并在賣方取回之前妥善保管,此時買方無權因賣方過度履行而提出解除合同;但如果賣方交付貨物的質量超過合同約定的質量標準,筆者認為,此時買方有權解除合同。因為賣方交付的貨物質量不符合約定,可能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從而構成根本違約,此時買方有法定解除權,并可以要求賣方承擔違約責任,賠償買方因此造成的損失。第二,如果在承攬合同中,賣方擅自提高服務標準,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合同約定,筆者認為,此時定作人不能解除合同。因為承攬人已經完成工作內容,其工作成果可能已經與定作人的財物或者人身形成添附,此時如果解除合同,根本恢復原狀會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或者根本無法恢復原狀。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考慮雙方的過錯程度。如果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高于合同約定的標準是出于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定作人可以拒絕支付高于原合同約定部分的價款;如果承攬人是出于一般過失,應根據當事人雙方的過錯程度確定定作人應酌情支付。
如果過度履行行為造成對方人身或財產的損害,過度履行一方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這種現(xiàn)象在過度醫(yī)療領域最為常見。我國《侵權責任法》中指出:“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guī)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從法律層面來看,過度醫(yī)療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它有且只有在醫(yī)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其本質是,醫(yī)務人員在診治過程中為了創(chuàng)收,給患者使用了超過患者需要的醫(yī)療儀器或不必要的醫(yī)療藥物的行為。⑤如果該行為給患者造成人身或財產的損害,過度履行一方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 注 釋 ]
①王利明.債法總則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657.
②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卷)(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05.
③穆隨心.論精準勞動法治——以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的解決為中心[J].思想戰(zhàn)線,2018(5).
④郭明瑞,王軼.合同法新論.分則[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229-230.
⑤聶政宇.論過度醫(yī)療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J].載法制博覽,2018.0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