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新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研教部,河北 保定 071000
法學泰斗江平教授曾說過,律師興則法治興,法治興則國家興。對于任何一個現代法治社會來說,律師都是不可缺少的。律師隊伍的發展,體現著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法治進程。
從1979年開始恢復律師制度至今,我國現代律師隊伍建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律師隊伍趨于職業化、年青化。值得肯定的是,廣大律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當事人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務,解決爭端,化解矛盾,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但由于律師行業發展的不平衡,律師隊伍的道德水平良莠不齊。唯利是圖、虛假承諾等缺少職業道德的律師不勝枚舉。近年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因為違反執業規范受到處罰者不在少數。
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的數據,全國各省(區、市)和設區的市律師協會投訴中心僅2018年12月份共收到投訴615件。從違規類型看,收到的投訴案件中,違反利益沖突規定的30件;代理不盡責的170件;泄露當事人秘密或個人隱私的7件;違規收案收費的147件;妨礙司法公正的13件;以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28件;違反司法行政管理或行業管理的57件;不正當競爭的14件,其他情形13件。其中,代理不盡責的投訴高居榜首。
早在1992年10月,司法部就頒布了《律師懲戒規則》。當時,我國律師人數僅有數萬數。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尚未突出。而近年來的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的違法違規情況日益嚴重。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不得不提到新的高度。
在我國文獻典籍中極少有對于律師及其職業道德的著述。但從我國古代醫家對醫德的論述看。醫生不但要有仁術,更要有仁心。對律師知識、品德的要求,與傳統蒼生大醫所必備的仁心仁術的追求有著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在注重知識的同時,更看重品德修養。律師精于法律的同時,更應具備信仰法律、忠誠勤勉的優秀品質。律師不崇尚法律、不堅持正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律師。真正的律師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純正善良扶弱濟危的赤子之心。這遠非只是通曉法律,卻毫無道德信義之輩所能及。律師職業的真諦就在于此。“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或是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學問或技術愈高,愈會損害社會。學法律的人若是沒有人格和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作奸犯科。”①律師職業和其他職業相比,其道德方面的要求最高。
“忠城義務”在律師職業道德體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律師職業倫理的核心精神。從律師職業本身的性質、執業規范,可以推知“忠誠義務”是處理律師與委托人關系的基石,是律師對委托人的首要責任和義務,是律師職業道德的源點。由忠誠義務出發,可以推導出其他與委托人的道德準則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忠誠等同于勤勉稱職,等同于積極代理、持續溝通,等同于終身保密等等。
根據我國《律師法》第二條的規定,律師進行執業、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來源于當事人委托或者有關部門的指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本質上屬于民法上的委托代理關系。②委托人屬于被代理人,律師屬于代理人。根據契約精神,合同相對人對合法有效的合同均應恪守履行。否則,就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所以,律師的主要義務是盡職盡責如約完成當事人交托的事項,同時應謹守告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委托人對律師往往寄托著生命、自由、財產等重大利益的期許,在律師與委托人委托代理關系諸要素中,信任、誠信、保密等要素的核心是忠誠。
忠誠義務是律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但同時這也是律師的最高使命。那律師如何才能做到忠誠義務呢?
中國人向來注重內在修養。如果缺乏內在的德性,外表裝得再好,職業道德說得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錢穆先生曾講過無錫某中學體育老師教學生立正的事。提到立正,那位老師并不是講解動作要領及要求。他的說法很特別——“須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亦凜然不動,始得為立正。”站定一處,就要想到什么叫大丈夫,什么叫浩然正氣,內外都要有。內心立住了,怎么會站不直、立不正?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③《四書詮義》曰:約者,束也。內束其心,外束其身。身上的問題就好比“標”,而心上的毛病過失則是“本”。律師有了盡心為人推己及人、死人之事的信念之后,怎么還會有消極代理、損害當事人利益的事件出現。注重律師個人的內在修養,是實現忠誠義務的前提條件。
社會矛盾是復雜的,處理矛盾的規范又是不斷變化的,這無疑給律師實務增加了難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④律師只有不斷學習新領本,研讀最新的法律規范,才能解決日新月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才能不辜負當事人的重托。
下面以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為例,說明律師學習的重要性。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甲、乙、丙三人死亡。D律師、W律師、C律師分別為甲、乙、丙三位死者的近親屬代理訴訟,并先后在事故發生地法院起訴。三位律師所主張的死亡賠償金數額分別是571340元、365840元與571340元。最終,三位律師的請求都得到了支持。早在2009年12月2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第十七條就有所謂“相對的同命同價”的規定。顯然,雖然到庭審時該法頒行了近兩年,但W律師對此條文一無所知。單就死亡賠償金一項,W律師為當事人損失了20多萬元。同為律師,差距就是這么大。由是觀之,業務不精很可能遭人話柄,更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崇德修學,精研業務才是實現忠誠義務的重要保障。
無論案件或大或小,也無論律師有多少年的實務經驗,唯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才能不負當事人的委托,同時也避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執業風險。一起訴訟,不亞于一場戰爭。訴訟是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通過各種攻防手段的應用置對方于不利境地,以期得到勝訴。雖然不是拿刀動槍的戰爭,但其本質與戰爭無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⑤在開戰之前,如果不能周密地分析、比較、謀劃,沒有勝訴把握,結局可想而知。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Q律師代理原告起訴被告F公司,要求給付約50萬元的工程款。而開庭當日,原告及代理人卻一直沒有出現在法庭上。最終,主審法官裁定本案按原告撤訴處理。事后得知,Q律師以為F公司提出管轄權異議而認為肯定不會按期開庭,也就沒有去法院。由于Q律師的過于自信,原告的權益不但沒有得到保護,反而不得不二次起訴。再次起訴時,還需要再繳納一次訴訟費。
《增韻》:“忠者,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六書精蘊》:“忠,竭誠也”。一個“盡”字,一個“竭”字,強調了全力以赴,毫無保留。概而言之,“忠”就是“盡心竭誠”,即盡心竭力地為別人辦事。對律師而言,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具體的法律行為來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稱為盡心竭誠。一方面,律師應該杜絕發生自身有損害委托人權益的行為。另一方面,律師應竭盡全力為委托人爭取最大的利益。前者,是律師的消極義務。后者,則是律師的積極義務。
1.消極義務
不損害當事人的權益往往體現在不給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避免利益沖突,不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及相關信息等等。律師忠誠義務,不但要求律師不得利用從委托人處獲取的證據、信息反戈相向,而且要求律師對當事人信息作不必要的披露。實務當中不乏利用委托人交付的證據起訴委托人的案件,但更多的是因為言語不當泄露當事人的信息的情況。比如,同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探討問題時,可能不經意間就泄露了當事人秘密。試想,如果原告委托某所A律師代理案件,為追求利益最大化,A律師應不應該將從同事B律師口中得知的被告信息告訴給原告?如果A律師將其所知情形悉數告知,將違反對原告的忠誠義務;反之,就違背了對被告的保密義務。如果A律師與B律師一同代理原、被告當事人,勢必造成利益沖突。為了避免以上違反職業道德的情形出現,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三緘其口,拒絕代理。律師必須盡到忠誠義務,對磋商中獲悉的信息應不得隨意披露。
2.積極義務
律師只有一個焦點、一項職責和一種忠誠,這就是為當事人辯護。律師誓要保護當事人權利,什么也不能離間辯護律師對當事人是堅定承諾。對于捍衛當事人的利益,美國律師如是說。律師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其所能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律師必須盡到對當事人的忠誠義務,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律師一旦接受當事人的委托,就必須摒棄成見,全力以赴。律師要考慮的只有兩個因素——法律與當事人的利益。為了當事人的利益,律師有義務作出一切法律允許的行為,一旦接手案件,就必須以客戶利益為重。“一個律師,在履行職責的時候,在整個世界上只知道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他的當事人。為了挽救當事人,使用所有方式和手段,不顧對他人的危險和耗費,這些人也包括他自己,這是他首要的和唯一的職責。”說這話的是英國著名的亨利·布魯漢姆。⑥
一旦選擇了律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善良正義,就是選擇了忠誠擔當。如果沒有理想與信仰做支撐,律師職業很容易墮落成利益至上、唯利是圖的賺錢工具,整個行業也就喪失了其存在的正當價值。哲學家熊十力先生說過:“知識之敗,慕虛名而不務潛修也;品節之敗,慕虛榮而不甘枯淡也。”一個好律師不僅要具有知識和技術,更重要的是理想和品格。然而,永遠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
[ 注 釋 ]
①楊兆龍.中國法律教育之弱點及其補救之方略.孫曉樓,等.法學教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151.
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基本規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3.
③《論語·里仁》.
④《論語·魏靈公》.
⑤劉金田.中國的抗日戰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21-124.
⑥陳碧.誰為律師辯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