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云
東華大學,上海 201610
平行進口是未經相關知識產權權利人授權的進口商,將由權利人自己或經其同意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投放市場的產品,向知識產權人或獨占被許可人所在國或地區的進口。①
平行進口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商品的來源不同,即市場上出現了的同一商品,來源于兩個或以上售賣方,而其制造或供應于同一個出口商。第二,進口渠道的合法性,是指平行進口的經銷商所購買的該進口商品是通過合法的手段所取得,排除走私等其他非法渠道得到的可能性。第三,通過平行進口所得的商品可視作‘正品’,在其出口國受法律保護,只不過產品成本高的進口國原生產商和銷售商可能因平行進口專利產品的沖擊而失去一定市場份額。②第四,從價格方面比較,為保障知識產權人或獨家經銷商的合法權利同一種知識產權產品在進口國的價格要遠高于轉售或是出口銷售國的價格。
國內學者大多認為,平行進口是指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同意或授權的第三方,在該知識產權權利人所在地以外的售賣區域,合法購買后將其投放于該知識產權權利人所在地或者其他國家地區市場,以此達到商業牟利的行為。
在歐洲,《歐盟條約》專門規定了在歐洲共同體的范圍內商品貿易自由流動的原則,并加以必要限制。在美國,不支持平行進口的反對者常以“灰色市場商品”指稱平行進口商品,即在沒有取得美國知識產權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進口境外制造的在美國擁有知識產權的商品。灰色市場表明其介乎于正當的白色市場與非法的黑色市場之間。③
實踐中,各國對待平行進口的態度很大程度受該國的知識產權地位和貿易地位所影響。通常情況下,知識產權常年達到飽和地位的國家出于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會傾向于阻礙平行進口;相反情況下,往往當今世界上的貿易大國為促進其商品經濟的流通,則傾向于允許平行進口。
TRIPS協議的簽訂主要體現了發達國家的利益。二戰之后,美國經濟逐漸低靡,國內的知識產權出口后,由于侵權行為的泛濫導致美國的技術優勢沒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繁榮的發達國家率先提出制定相關國際公約進行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以此來抵制各式各樣的侵襲與剽竊行為;這便衍生出了TRIPS協議。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標準從最開始便是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處于被動,但抓住機遇還是能夠夾縫中存生,并取得某些利益。
知識產權保證了個人在專利技術上的受益,激發了個人的創造能力,但同時侵權行為也屢見不鮮,譬如仿造的技術不斷提高,互聯網的大規模信息流通,技術開發的成本不斷上升、投資風險遠超以往、新的創新創造能力日益萎靡,與之相反的則是偽造者的產品價格低廉、仿制簡單、生產數量龐大而處于優勢。據WTO研究報告稱,世界貿易中有2%即接近800億美元屬于假冒和仿制貿易④,所以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無論是對個人利益或是國家利益的保護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商標的產生不僅是設計師腦力勞動的成果,更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形象與內涵。商標權的平行進口是指已經獲得一國法律保護的某一商標,未經授權從國外通過正常銷售渠道進口,并銷售的行為。
A公司因品牌產品備受我國消費者好評,而我國周邊國家的仿造產品因成本低、價格便宜,紛紛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市場。我國海關發現并及時扣留了該批進口仿制產品。隨后,A公司以侵犯了該公司的商標及商標獨占許可使用權起訴。在查明事實后,法院認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原告是商標的獨占許可使用人,對商標獨占使用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被告進口的假冒產品侵犯該注冊商標的商品。最終原告A公司勝訴。
此案將知識產權、平行進口兩個問題合二為一。我國《商標法》自頒布以來,雖從未明文規定平行進口的合法或是非法性,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使很多商家看見了其中隱藏的巨大的商機,關于商標權的平行進口案例也不曾中斷。另一方面來講,知識產權強調的是壟斷性,而貿易則更強調自由化。這也就是一些國家禁止或限制平行進口而另一些國家平行進口案例有增無減的原因了。
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是指,一國的進口商在未經授權時,從外國按照合法途徑購得專利權人或者被許可人制造或銷售同一專利產品,并將其輸入到進口國銷售的行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的數目與日俱增,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侵權也隨之而來。
發明電子表的瑞士工程師僅滿足于稱雄世界機械表市場,沒有意識到它會引起手表工業的革命,而精明的日本人卻看到了電子表潛在的巨大商機,他買下專利并斥以巨資進行生產開發,此舉不僅使日本一舉登上電子表王國的寶座,還給瑞士的手表以巨大的沖擊。⑤
著作權也一樣存在平行進口的問題,體現為一國未經授權的進口商,未經批準輸入某一獨創性產品,且該產品已經獲得進口國版權保護,將其投放到該國市場上流通的情形。
A公司訴B國際公司平行進口案中,原告A公司專門從事制造、銷售洗發護發產品,其產品上均貼有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特殊圖案。原告為突顯其產品之高質量,不僅區隔對待不同的銷售市場,且其產品只賣給發廊或美發專業學校。此外,原告并對特約銷售商給予訓練,在銷售點或專業雜志上亦大作廣告,以期獲得豐厚的利潤。原告另外也將相同產品于國外市場銷售,但因不打廣告,也無促銷活動,所以在價格上比國內低35%至40%。原告于美國境內制造,外銷英國并經原告同意轉銷至馬耳他,被告B公司于馬耳他買得后再將其轉售給加州的零售商。原告因此提出訴訟,控告B公司侵害其著作權,認為其輸入之行為違反第602條⑥之規定。最終,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對該案的判決,認為著作權人將其著作物銷售到國外后,著作人權人的權利就已經用盡,無權阻止他人從國外進口該貨物轉售到美國境內。因此B公司的平行進口行為不構成侵權。此為一個典型的因著作權的平行進口而引發的問題。
從知識產權產品平行進口的流通方向來看,通常是由勞動力價格較低流向價格較高的地方,進口商從中獲得巨大的差額報酬。而我國長期以來憑借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而出名,因而很少遇到因發生知識產權商品平行進口而產生的問題,反而是我國產品在出口過程中涉及對他國的平行進口產生的問題屢屢發生。
平行進口若無限制性規定規范,則一定程度上將會嚴重損害制造商或是知識產權人的根本利益。參考相關國際公約和其他國家立法中均未對此明確規定,我國也可以不作出有關明確的規定,從而在有關國際貿易交流問題中掌握靈活主動地位。不但可以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平行進口進行限制,而且可以利用合同關系對平行進口進行調整。在《商標法》無法律約束的情況下,《反不正當競爭法》理所當然可以對其進行限制。若是平行進口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的義務,同樣地,也應當受到合同法的制裁。
[ 注 釋 ]
①來源于百度字條“平行進口”的定義.
②華盛頓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Wegner教授所述.
③來源于百度字條“灰色市場”的定義.
④來源于百度百科.
⑤葉全良.國際商務與知識產權保護[M].人民出版社,2005:307.
⑥美國版權法規定:“版權人有權控制從外國輸入美國的享有版權的作品的復制品或錄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