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濤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0
(一)要堅持走訪調查經常化。政法機關要經常組織社情民意走訪調查活動,采取多種形式組織政法干警深入到轄區鄉村群眾家、社區居民家、商戶、學校和企業等開展走訪活動,了解情況,解決問題。要搞好調查研究,深入困難多的地方破解難題、促進矛盾化解,深入情況復雜的地方化解矛盾、營造和諧。同時,要組織填寫《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走訪調查表》,及時上報需要協調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要堅持問題反饋經常化。政法機關要建立走訪調查臺賬,實行掛牌辦理。要及時組織問題匯總梳理,明確責任人,研究解決辦法,提出解決時間表。對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強烈的問題,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保群眾反映的困難問題得到真正解決,做到可查詢、可跟蹤、可評價、可督導、可追責。建立問題反饋機制,落實問題誰收集誰反饋,及時將群眾反映問題的解決情況予以告知,切實打通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一)要堅持嚴打保安全。各類違法犯罪案件是影響群眾安全感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個地方發案率居高不下、發的案件破不了,群眾就會感到不安全,就不會有安全感。政法機關要強化依法打擊力度,把嚴打犯罪作為提升“兩率”工作的拳頭和尖刀,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嚴厲打擊什么,哪里問題嚴重就整治哪里,要力爭盡早破案,嚴懲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維護,把損失降到最低。
(二)要公正辦案促公信。要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犯罪。要堅持依法從寬處理,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對立面,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要加大執行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要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努力把法理、情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清、說透,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一)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政法機關要積極解決群眾利益訴求問題,就是要暢通訴求渠道,要把群眾涉法涉訴信訪納入“綠色郵政”、網上信訪、視頻接訪等范疇,引導群眾有序表達訴求。要全面實行領導包案制,著力化解息訴一批民生領域涉法涉訴信訪疑難案件。在接待來訪或者在會見當事人時,要熱情、文明、平和、規范,最大程度地讓當事人感受到政法干警的真情和公正,對案件處理的過程和結果信服,減少矛盾與風險。
(二)要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著力化解矛盾糾紛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政法機關要及時摸排化解不穩定因素,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從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入手,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化解矛盾,消除怨氣和不滿。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預警機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要制定治安重點防范預案,重點時段防范預案,防止出現過激行為和群體性上訪鬧事事件。
(三)要大力加強司法援助工作。要加強法律援助工作,著力維護弱勢群體和農民工合法權益。要在追討農民工工資,追索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案件的當事人和生活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依法實行司法救助。著力解決困難群眾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問題,讓他們不論經濟條件好差、社會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獲得法律幫助,真正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義就在每個人身邊。
加強普法宣傳是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執法滿意度的“助推器”,政法機關要多種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一)要加強法制教育。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廣泛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和法律進機關、進單位、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等“六進”活動,以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等群眾關心的方面為重點,開展好普法宣傳活動,發放法律宣傳冊等,不斷提高群眾對政法工作的知曉度,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知法守法的責任感。
(二)要建立宣傳機制。要建立政法領導干部包鄉、政法干警包村到戶制度,做好經常性的法制宣傳工作,政法領導干部每年至少到聯系點開展一次法制教育、解決一個涉法問題,政法干警每季度至少到聯系點開展一次法制宣傳活動,幫助鄉村建好法制宣傳欄,并及時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通過經常性的法制宣傳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素養,增強依法辦事的能力素質。
(三)要用好宣傳媒介。要善于做好媒體的法制宣傳工作,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和合作,主動占領輿論陣地。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電臺、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媒介,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宣傳,不留死角,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提升“兩率”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