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彬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化工銷售分公司,北京 100009
企業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對合同對方當事人主體資格的審查。如果對方當事人是法人,則需要審查其是否依法成立、有無獨立財產、獨立名稱、是否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并要求其提供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如果對方當事人是非法人,如法人的分支機構時,就要注意其是否獲得法人單位的授權。如果對方當事人是外方企業,則需更加仔細地審查其基本信息,避免出現不知外方企業的責任形式、法人資格等情況就簽訂合同以至于遭受欺騙的情況。如果對方當事人是自然人,則要核實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若對方當事人年齡未達法律規定或者是精神病人,則會導致合同效力待定或者是無效,增加合同簽訂成本,不利于企業發展,因此在與自然人簽訂合同時,應當要求其提供自身身份證的復印件。
如企業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做到仔細審查了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若日后因合同內容發生爭議,則能快速找到對方當事人或者企業負責人,有利于法院立案審查,避免出現由于對對方當事人的信息掌握不清晰而無法立案審查,使對方當事人有機可乘,逃避法律的懲罰的情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審查對方當事人是否具有履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個企業,即使有締約能力,對其主體資格審查之后也適格,但其卻面臨債務危機,有可能無法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合同,這個時候如果和該企業簽訂合同,勢必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且極有可能因對方當事人不能實際履行合同而給自身造成一定的損失。又或者該企業是外國企業,由于國內企業大多不了解外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所以很多時候外國企業表面上注冊資本很大,但是實際上已經瀕臨破產卻又用各種方式掩飾,這時如果與該企業簽訂合同,是十分危險的,不僅該企業不能履行合同,而且如若該企業破產,進入破產程序,則只能通過債權申報等方式分配該破產企業的破產財產,數額微乎其微,根本不足以補償自身的損失。所以,在審查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后,對其履約能力的審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其履約能力的審查,可以從其商業信譽、資產負債情況、行業地位等方面入手,提早審查對方企業的實際情況,看清對方的騙局,對維護自身的權益是十分必要的。
企業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對合同格式的審查。企業在訂立合同時,一般很少采用口頭的形式,更多的是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因此,合同的格式顯得十分重要,一般是以合同文本的形式存在。
合同文本的格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雙方當事人共同商議合同主要規定的項目,也可以用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即一方當事人為方便起見而提前準備的合同,對方當事人只能對合同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而不能協議修改合同中的內容,同意即訂立合同,不同意即不訂立合同。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格式合同主要有船票、機票、倉單、提單等。由于日常生活中,會出現某些交易內容重復率極高的事,為了方便合同雙方,也為了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很多當事人會選擇格式合同,但是,在簽訂格式合同時,一方當事人必定出于優勢地位,其出示的格式合同所維護的利益也必然是該方當事人,會更多地限制對方當事人的行為,減輕自身行為的責任。
因此,企業在簽訂格式條款之時,一定要仔細審查對方格式合同中規定的免責條款,如若不能接受該免責條款亦或是該免責條款不利于自身的利益,則要及時提出,決定是否接受該格式合同。另外,很多時候,企業若在簽訂格式合同時沒有注意到其免責條款,而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又沒有及時履行其說明義務時,則在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情況下,應當由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不利于其的責任。
在日常的商事交往中,與代理人簽訂合同是十分常見的,很多企業由于業務眾多,無法親自簽訂各項合同,此時就會委托某些人或是機構對其行為進行代理。如若企業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是與代理人簽訂合同,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在訂立合同前,仔細審查代理人的身份、被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避免出現代理人實際已經離職,但是仍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當事人簽訂合同的情況。
其二,仔細審查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很多代理人本身雖有授權,卻在授權范圍之外與當事人簽訂合同,此為越權代理。對于越權代理,被代理人是有權追認的,如若被代理人不追人,則由代理人承擔責任。當然,此時的合同相對人也會有撤銷權以及催告權,但是,在簽訂合同時若仔細審查了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則不會發生越權代理的情況,既提高了辦事效率,又降低了糾紛發生的機會,利于企業的正常運作。
其三,如果企業是與不相熟的代理人簽訂合同,又不太了解該代理人的基本信息時,可以對兩者簽訂的合同做一個公證,在公證時,公證機構會對該代理人以及被代理人的基本信息做仔細審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的產生。
另外,在有些標的較大的合同中,由于合同風險較大或者對方當事人資信狀況不良好,往往會讓其提供保證人。對保證人的資格的審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保證人是否有在對方當事人不能及時履行合同內容的情況下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亦或是保證人自身的資信情況是否良好,對這些內容的審查,能增加合同的可信性。
企業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審查合同的內容。合同中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免責條款,履行期限,爭議解決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仔細來講,主要有對合同的條款的審查,審查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如果是企業,則要求寫出企業的全稱、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審查合同的標的、價款、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爭議解決辦法;對合同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合同合法,是一個合同成立生效的基本條件,如果合同內容違反法律規定,則為無效合同,為維護社會秩序,企業不要簽訂違反法律規定的合同,得不償失;對合同內容的公平性進行審查,在民事合同中,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不得過于限制一方當事人的權利,也不得過于增加一方當事人的義務。審查合同的爭議解決方式,合同一旦發生爭議,該以何種方式進行解決?管轄法院是哪?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確寫明。
在簽訂合同之后,企業應當按照合同的要求認真履行合同,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該如何防范風險的發生呢?
如果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當事人有違約的傾向或者違約的情況,如對方企業已經進入破產程序,或是對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能履行合同內容的,這個時候,需要及時與對方當事人取得聯系,或者終止合同履行,或者解除合同,或者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變更合同內容等,如果對方當事人仍然不配合,可以經過訴訟程序,借助法律手段,使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企業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身履行不能的情況,如簽訂建材買賣合同,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雙方商量好了價錢,但是實際履行的過程中,建材價格持續上漲,繼續履行會損害企業的自身利益,應當及時與對方當事人聯系溝通,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切不可以其他建材代替合同約定的建材而不告知對方當事人,如果出現合同糾紛,則自身將承擔不利的后果。
企業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負責人應當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防范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