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靈興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公證處,廣東 廣州 510140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八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總書記鄭重宣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緊接著,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要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繼續傳承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為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凝聚更強力量、作出更大貢獻。”時代發展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言猶在耳。如何緊跟形勢的發展,創新發展廣東的公證事業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成為擺在我們廣東公證行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筆者認為,廣東的公證事業發展總離不開以下幾項創新:
二〇一七年,時任司法部長的張軍同志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公證工作會議上指出“實踐表明,實行靈活機制的事業體制公證機構或者合作制公證機構,公證事業都有較大的發展,服務能力和發展活力明顯更強,發揮的作用更大。公證體制改革早改早受益,不改無異于‘慢性自殺’。”
公證行業是一個對接民生的法律服務的行業,大量的公證業務都是跟普通老百姓在打交道。傳統行政體制下的公證處以及類似體制的公證處,由于其生存并不依賴于其服務效益如何,公證人員干多干少一個樣,不存在充分發揮公證人員主觀能動性的土壤,由此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辦證風格,給群眾以極差的辦證體驗,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國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體制公證處和合作制公證處這兩種體制的公證處由于其分配制度與公證業務掛鉤,所以能夠發揮公證人員主觀能動性,群眾的辦證體驗會好很多。但如果把公證處全部都推向市場化,全部都變成合作制的公證處,恐怕公證處又會變成唯利是圖的單位,賺錢的業務大力做,不賺錢的業務不做或少做,如此又違背了國家設立公證部門是為了服務群眾、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初衷。
因此,要綜合國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體制公證處和合作制公證處各自的優點,在經濟發達地區,形成幾家國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體制的公證處和若干有自己業務特色的合作制公證處在同一經濟區域內良性競爭的格局。這樣,在該區域內既有國有事業體制的公證處承擔大量關注民生的業務和相當部分的公益業務,又有若干合作制公證處可以發揮機制靈活的特點,在做好普通公證業務的基礎上,開拓公證新業務。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當地經濟活動不足以支撐公證處的生存,只能靠國有事業單位體制的公證處負責,國家給予適當補貼,但補貼的發放要有科學合理的標準,能激發公證人員主觀能動性,不能走回全額撥款的老路。
任何事業最終依靠的都是人,理順體制后,公證行業就形成從業人員想要發展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的良好氛圍,從而帶動整個行業順暢地發揮公證職能。
公證傳統的業務都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近年來興起的保全證據、金融等業務,都已經市場飽和。但一直以來,公證部門對公證上下游業務的拓展還十分欠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的規定,公證機構除了可以辦理公證,還可以辦理若干事務,例如: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公證機構登記的事務、提存、保管遺囑、公證法律咨詢等。從立法邏輯上看,其實是允許公證部門辦理與公證相關的其它事務,但由于法律條款規定得比較緊,公證部門能操作的事務性業務比較單一,某種程度上是限制了公證處開拓上下游業務。
但近年來,一些敢為人先的公證部門已經開始布局開拓公證上下游業務,如二手房交易平臺、司法輔助、為當事人代辦房產證、代辦認證等等新業務紛紛應運而生。
眾所周知,昆明市明信公證處是公證介入二手房交易的先鋒,現在昆明市大部分的二手房交易都要經過昆明市明信公證處辦理。群眾獲得了優良的公證法律服務,再也不擔心房屋買賣的欺詐,公證部門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體現了公證部門的價值。廈門市鷺江公證處則在全國范圍內首創法院司法輔助事務社會化協同機制,廈門市鷺江公證處與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攜手創設全國首個“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中心”,試點推動送達、調解、取證、保全、執行等審判輔助事務的全面對接及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合作,走出了一條公證機構與人民法院全方位跨界合作的新型路徑,共同探索司法輔助事務社會化承接和司法與公證權能整合提升。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放眼全國,有這么多敢為人先的公證部門為我們開了個好頭,我們廣東公證同行更應該奮勇向前,充分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所帶來的春風,在服務方面開拓創新。同時呼吁立法部門也要解放思想,放開公證行業所能從事的事務性工作,讓公證部門能更加名正言順地在公證上下游開拓發展。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公證行業已經經歷過一輪信息化改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公證行業,證詞靠手寫,公證書靠油印,工作效率極其低下,而且容易出錯。九十年代末,計算機和互聯網1.0時代來臨,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公證也理所當然地走在了信息化1.0浪潮的前頭。這個時期,廣東公證信息化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辦證系統在全國范圍內的首先成熟并大規模地使用,辦證數據在城市區域內實現互聯互通,工作效率成倍地提升,并在此過程實現了公證檔案電子化,以往公證行業內部編號混亂、檔案混亂的老大難問題得以順利解決,而且公證管理部門也能隨時掌握城市內各公證處的數據。工具的進步使得我們這個行業很好地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證處的辦證量逐年提升,沒有信息化的支撐是不可能完成的。
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2.0時代,移動互聯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人人都是數據的提供者又是數據的獲得者。在數據爆炸的年代,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才是發展的大方向。
公證處作為數據整合的部門,作為讓數據去偽存真的部門,更加渴求對大數據的充分利用。通過對大數據的利用,從而達到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負擔和快速出具公證書的效果。但現實是各種數據分布在不同的部門或者個人手里,例如:身份數據、犯罪記錄數據在公安部門的手中,婚姻數據在民政部門的手中,出生、死亡數據在衛計部門的手中,房產信息在房管部門的手中。公證部門如何能夠打通各個部門,通過互聯網技術充分利用掌握在各部門手中的數據成為關鍵。
現在,廣東的公證部門已經可以通過網絡利用民政部門的婚姻數據,但是其他數據尚未能夠通過網絡加以利用,而只能是通過傳統的派員調查或者發函調查來獲取。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公證部門將能夠充分利用存在于各單位、各個人手中的數據,提高效率,造福社會。甚至在不遠的將來,互聯網3.0時代,公證部門在掌握大數據這一利器之后,又掌握了人工智能這一全新的工具,屆時公證服務將更貼心、更智能、更便捷。人類對更新的工具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廣東公證部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永立潮頭。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可以說,未來5年,正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方位、接續奮斗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來臨之際,召開了黨的十九大,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讓我們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春風,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不斷開創廣東公證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