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勤晶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6
2018年9月,民法典草案中關于離婚冷靜期設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目前草案中關于離婚冷靜期的規定僅僅是在協議離婚程序中,而并不涉及到訴訟離婚程序。但在實踐中,離婚冷靜期的身影也活躍在訴訟離婚當中。相較于協議離婚中的自我冷靜,訴訟離婚中冷靜往往有更多的外部因素介入其中,且訴訟離婚的冷靜期涉及到當事人訴權,國家法律資源等問題,往往引起更多的關注。
離婚冷靜期是指夫妻雙方在離婚之時,設置一段期間,供雙方冷靜下來修復婚姻。這一概念其實屬于舶來品,相關國家早已有成熟完備的制度,例如美國夫妻雙方離婚時有6月的冷靜期,在英國離婚冷靜期也稱為熟慮期,一般周期為9個月,法國民法典“離婚的程序”一章中設專節規定了冷靜期間的“臨時措施”[1]。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中已經明確冷靜期最長不超過3個月[2],但各地的試點情況不一,例如,山東濰坊法院《家事案件審理規程》規定,對于離婚案件中雙方有和好可能的情形,可以設置一定期限的冷靜期,一審案件冷靜期不超過六個月,二審案件冷靜期不超過三個月,廣東高院《家事案件審理規程(試行)》第三十條“試點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經當事人同意可以設置三個月的冷靜期。根據案件需要,冷靜期可予適當延長,但不應當超過六個月。冷靜期不計入審限。”
筆者梳理了近年來我國離婚冷靜期的試點工作概況,結合我國目前司法實踐和國情,綜合探討訴訟離婚冷靜期的利弊。
根據2017全國300萬人離婚原因分析,77.51%的夫妻因感情不和向法院申請解除婚姻關系,真正感情破裂的只占到14.86%。目前結婚人群以80,90后為主,較為個人主義,不太會換位思考,導致離婚變得越來越輕率。此外,根據湖南醫科大學對200對配偶的樣本調查,凡是處于婚姻危機期的配偶都表現出暴躁,易怒,抑郁、難以溝通的情況。而冷靜期的設置對于這一部分群體來說既可以給他們一個彼此溝通的機會,也可以讓社會相關專業力量介入幫助,給他們科學的指導,讓他們更加理性的對待自己的婚姻。對于可以挽回的婚姻盡最大的限度挽回,實在無法挽回的也可以引導當事人尋求溫和的方式解決矛盾。冷靜期的設立可以有效防止當事人在不理性的狀態下做出不理性的決定。最大限度的保障雙方理性的意思表示。
離婚冷靜期是一種在原有審判模式基礎上的改革創新,與調解制度相比冷靜期具有強制性、專業性。冷靜期適用的前提,是法官通過判定離婚案件是危機婚姻而不是死亡婚姻。在此狀態下設置冷靜期,可以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使夫妻雙方彼此冷靜,對于可以挽回的婚姻來說,避免了夫妻雙方因為沖動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若離婚訴訟未在冷靜期內調和,冷靜期的設置也可讓當事人有更多的時間做好心理準備,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對待離婚。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家庭的穩定性對于社會和諧來說至關重要。如果社會的家庭結構總是處于不穩定狀態,那么勢必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有利于維護家庭的穩定,促進社會和諧。2010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離婚冷靜期的議案,2016年最高法院提出家事審判要立足國情,隨后各地法院陸續試點冷靜期做法,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例如在徐州市賈汪區的離婚冷靜期的試點中,五年來80%對夫妻經過調解和好如初,15%經過調解選擇了協議離婚的溫和的方式。上海市設立了“離婚勸和工作室”,聘請“婚姻家庭咨詢師”為想要離婚的夫妻提供咨詢幫助,成效顯著。[3]
(一)設立離婚冷靜期與現行調解制度重合。
我國現有的離婚訴訟制度已經具備離婚冷靜期的部分功能。首先,從一審立案日到正式庭審日,離婚雙方可在此候審期間,充分考慮是否解除婚姻關系;其次,對一審不判離的,一方無特殊情況的等待六個月后方能再訴,這六個月也可起到冷靜思考的作用;最后,無論是一審還是二審,離婚訴訟都必須始終貫徹調解原則,法院的庭前、庭中和庭后調解,都可以讓當事人有充足的時間去考慮。故在現有民事調解和程序流程下,再設立離婚冷靜期,從程序上來看具有部分功能的重復。
一方面,離婚冷靜期確實延長了審判的時間,對于確無和好可能的夫妻,案件耗時長,妨礙當事人早日開始新生活,增加了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其子女也隨之經歷漫長的心理煎熬與痛苦。另一方面,從試點地區的做法看,離婚冷靜期內法院會邀請專人婚姻輔導、法官進行家事調解與回訪,這會增加法官的工作量和法院的運行成本,使訴訟離婚流程更長,做的仍是調解性重復工作,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資源。域外的有韓國,強制設立離婚冷靜期,但離婚率仍占亞洲榜首。我國上海靜安區法院在2016年,四個月審理了67起離婚案件并對其設置了冷靜期,27個家庭被挽回,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被挽回的家庭中仍有部分最終還是走向了破裂。
離婚冷靜期的設立延長了離婚程序的時間,時間增加意味著不確定風險的增加。離婚冷靜期“冷凍”了訴訟程序,卻不能“冷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在冷靜期中可能存在轉移、隱匿財產、惡意損害對方利益的各種不確定的風險。而這些二次傷害一旦發生卻沒有相關保障制度為當事人的損失買單。更有夫妻為爭奪孩子撫養權,藏匿并討好孩子,詆毀對方,暗藏隱患。家事審判改革要考慮當事人的感受,不能以犧牲當事人權益為前提。離婚冷靜期的設立必須要先充分保障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離婚冷靜期的設立絕不是簡單增加一項訴訟審判程序,關系到當事人權利,社會的穩定和公眾的道德觀。盲目離婚固然不可取,一味增設離婚的難度也不可行。如何發揮國家公權力在個人婚姻領域的作用,既是立法技術問題,也涉及到一個社會的人文關懷。只有充分總結離婚冷靜期試點的利弊,結合我國當前國情,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真正的發揮離婚冷靜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