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俊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思政部,河南 南陽 473000
現如今是一個大信息時代,網絡的發展帶動著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在信息傳播的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弊端。新聞的本質是真實性,網絡新聞也不例外,但是有的網絡新聞忽略了這個本質的問題,制造虛假的網絡新聞,以此來達到一些噱頭,博得關注和點擊量。但是本身虛假的網路新聞極有可能對別人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網絡新聞的特點,它和普通的新聞侵犯名譽權又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事情。
網絡新聞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傳播迅速,它完全依附于網絡的傳播功能,快速的傳播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個特點就是多元化,網絡新聞的方方面面來源于各個地方,由于網絡的普及,甚至蔓延到了全球各地,這就導致了網絡新聞的多元化。
第三個特點就是虛擬性,網絡本身就是虛擬的,所以網絡新聞的來源也是帶著虛擬性的,這也就導致了網絡新聞的真實性有待考察,并不能確定新聞的真實性的來源。
網絡新聞的各種各樣的特點導致了網絡新聞肆無忌憚的為了博取關注和熱點而憑空捏造一些新聞,這就造成了對其他人的一個人格權的侵害,在人格權當中,尤屬名譽權受到的傷害最為嚴重。
名譽權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保護自己的名譽不被侮辱、誹謗的一種權利,它是一項重要的人格權。
很多的網絡新聞為了博得點擊量,捏造一些虛假的事情安在受害人的身上,一時之間憑借著受害人的熱度,這一條新聞的熱度也就隨之而升,但是對于受害人卻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首先是受害人的名譽權受到了侵害,其次他的生活也會因為這個虛假新聞而被攪亂,因此,維護因為網絡新聞而被侵害的名譽權十分的重要。
但是因為網絡新聞的特點,又導致了在維護自己名譽權的問題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疑問和不同的看法。
網絡的龐大導致了網絡新聞依附于一個龐大的空間之內,而這個空間對于網路新聞的限制十分的寬容,這也就導致了大量的網站在嘗到甜頭之后依舊肆無忌憚無視法律這個武器,只是一味的追求點擊量和關注量。
由于網絡上面獲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五花八門,這也就導致了各種各樣侵犯名譽權的事情的發生,長此以往下去,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網站運營者無視國家的立法,只將利益看在眼中,一切為了利益而生,為此不惜一切的代價詆毀侮辱他人的名譽。
網絡新聞的不安全性和不穩定性決定了網絡新聞侵害名譽權的事情時有發生,他們根本不在乎法律的武器,肆無忌憚的靠著虛假新聞來謀取利益,然而網絡本身就是不穩定性的,這就讓很多的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制造虛假的網絡新聞,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1.主觀上的犯錯
行為人主觀意識上知道這是一件不對的事情,是一件虛假的新聞,如果發布這個新聞肯定會對新聞主體的人受到傷害,但是依舊無視掉這些將新聞發布,這既是主觀意識上的犯錯,這樣的犯錯就導致了侵害了他人的名譽權,他人的名譽權受損,行為人也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還有一種主觀意識上的過失行為,也就是說行為人預測到了會發生很嚴重的后果,對于他們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和傷害,但是自認為是可以避免這一切傷害的行為,到最后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是主觀意識上的過失,但是也是侵害了他人的名譽權,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2.公開場合上的犯錯
一般來說,只有在公開場合對他們的名譽造成一定的影響的行為,才能算作是侵權行為。像是兩人在私底下的戲謔,是不算做侵害名譽權的。只有通過一定的途徑例如微博等在公開的場合進行了傳播,對當事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這就算作是名譽的侵權。
3.受害人的名譽受損的事實
網絡新聞的針對主體要是明確的特定的針對對象,也就是說網絡新聞侵權的是特定的對象,對這個對象進行污蔑誹謗,對他的名譽造成了一定的損失,這些是足以在法律上面認定的受害事實。
4.受到的侵害與影響
因為虛假的網絡新聞,導致受害人的形象在眾人的眼中天翻地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且還造成了受害人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之下,受害人應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網絡虛假新聞將對象放在具有知名度的受害人身上,以期制造一些輿論槽點很大的新聞,依靠受害人的知名度將自己的新聞炒上去,熱度上去了,自己的利益也就隨之而來了。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不知何時開始,人們的隱私越來越公開話,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網站上面就能買到,然后購買者憑借這些信息來制造虛假的新聞,而最后受到傷害的則是自己。
網絡傳播迅速,只要放在網絡上面,很快這條網絡新聞就被更多的人所得知。但是受眾往往使忽略掉新聞的真實性,一味的追求新聞的獨家勁爆,以此分享給其他人,這就導致了一個虛假的新聞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快地傳播和點擊量。
由于網絡的多元性和不確定性,不能保證受害人在受到侵害的第一時間內就能及時的得到保護,而傳播行為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制止。在追究法律責任的問題方面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大部分的案件來自于新聞媒體的不負責,把關能力的不夠,以及對于新聞采寫的放縱,導致虛假新聞的產生,這種情況是屬于主觀意識上的犯錯,所以是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的。但是還有一部分更為過分的,主觀意識上的捏造事實的,對受害人的名譽受到十分嚴重侵害的,需要承擔更為嚴重的法律責任。
而在整個網絡新聞傳播的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轉發者,他們明知道是虛假新聞的情況下依舊轉發,為自己博得關注的行為,同樣也是侵害者之一,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三個就是網絡監管者,網絡監管者在監管網絡的同時,應當注意傳播的內容是否的積極向上,是否真實可靠,如果肆意將虛假新聞傳播出去,這就是監管力度的不夠,是工作上面的失職。同樣,網絡服務商也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我國關于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法律體系還需完善,各界新聞人士和媒體工作者應該不斷增加法律常識,提升法律意識,只要每一位新聞人士的法制觀念提升了,才能夠在以后的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不會成為傷害人和被傷害人。新聞認識要熟知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各種人格權,要調查好事件的真實情況,多聽多看,不要聽取單方面的說辭。在報道時,一定要注意用詞用句。
總而言之,當網絡新聞當中存在著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時,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現如今人們的法律意識薄弱,意識不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嚴峻性,但是網絡謠言不僅僅是侵害名譽權,網絡暴力也會影響自己的精神和生活,所以,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行為,就要敢于站出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當然網絡監管方面也要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人們才能放心大膽地使用網絡,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